相关推荐:2020小学1-6年级第二学期知识预习大全(汇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具准备】
课文中重点句子PPT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本节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暴风雨的启示
2.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感受体验,悟出作者情感
1.仔细品读一、二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的词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逐一交流。
(1)”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令人惊恐)
(2)”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受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和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
(描写除了雨水的俏皮和悄无声息,作者的心情越来越舒畅。教师指导朗读这句话,学生试读。)
(4)”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感悟到什么?
(把雨声比喻成乐曲,暗示了雨势由大到小。也足见作者对这种旋律的喜爱。)
(5)师小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用饱含蘸情感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美。
三、如文入境,欣赏雨后美景
1.教师过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暴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想象画面。
2.引导交流:
①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黎明,一轮朝阳喷薄欲出,蓝天白云。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花草闪着晶莹的光。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②这么美的图画,你能用上不同的写景成语,说句感叹的话吗?
(示例:雨后天晴,大地万物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鸟语花香,江山锦绣,好一幅灿烂的春景图呀!)
③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自由练读。
④同学们,谁能怀着一种赞美之情把它读下来?指名读。
2.小结:是啊,作者用了优美的词语,贴切的修辞,为我们展现了暴风雨过后美妙的景色,真令人心旷神怡呀。
四、联系生活,感悟事物哲理
1.教师过渡: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花草、露珠,是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的闪电、雷声,来之时的狂风、暴雨,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此作者不禁感叹道:“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出示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毁灭”、“绚丽”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过渡:昨晚到早晨,短短几个小时,可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似乎即将被毁灭的大自然,竟然变得绮丽无比,难怪作者会发出:“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的感叹。(出示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齐读,引导联系实际,小组内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5.集体反馈,教师引导。(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
五、总结全文,牢记深刻启示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景物特点,体会到了不同景物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待问题都应该全面,切不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貌”的观点,这就是暴风雨的启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闷热()沉闷()清脆()甜蜜()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2)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3)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
(4)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3.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
1.凉爽活跃沙哑苦涩
2.
(1)比喻、拟人
(2)拟人、比喻
(3)拟人
(4)比喻、对偶
3.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事物的弊端之处,往往隐藏着优点,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看。
【课后反思】
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的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教学中,我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句,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体会“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先让学生默读1-6自然段,感受暴风雨来之前、之时的特点,用笔画出景物名称进行反馈:闪电、雷声、狂风、烟囱、大雨、雨水、雨声。学生再仔细品读有这些景物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再个性交流:“划破、沉闷、使人恐惧”写出了暴风雨之前气氛的沉闷和恐怖;“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得急;“瓢泼大雨”说明雨下得大;“撕开、倾注”说明雨下得猛;“宛如天神”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咆哮、猛地摔”写出了暴风雨的猛烈狂暴,侧面写烟囱,并把它当做人来写,衬托出暴风雨的猛烈狂暴。“敲打、冲击”写出暴风雨的猛烈狂暴。从“激动人心的乐章”这一比喻体会到作者激动喜悦的心情。从“悄悄地爬进来、缓缓的蠕动、弯弯曲曲的足迹”生动地描写了雨水流过天窗的美妙情景,叠词的运用很好地表现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催眠曲、抚慰”形象写出暴风雨由强变弱时的情景,更表现出作者心理的一种愉悦感受。
在7-10自然段的品句悟美,入境悟情中让学生默读,画出作者观后的感叹,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情感。接下来设问:这感叹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想象画面。学生交流: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此作者感叹--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物体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感悟哲理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毁灭”表现什么?而“绚丽”又表现什么?结合暴风雨的猛烈说“毁灭”,结合暴风雨后的美丽说“绚丽”,感悟到哲理: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教学过程中,前面的景色及景色描写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比较容易理解,但通过雨前雨后景色的对比悟出其中的哲理比较难理解。学生们的感悟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主要是引导不到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一点。
更多资讯查看:华宇考试网小学频道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