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是什么?为了帮助儿科主治考生了解,华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近期目标是抑制病毒增殖,改善症状和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远期目标是清除病毒,防止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目前在世界范围批准治疗2岁以上儿童慢性乙肝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一般认为,无肝损害或轻微肝病的HBV感染者宜医学观察,不推荐治疗。
(1)干扰素-α(INF-α):适于血HBVDNA>104拷贝/ml伴ALT异常的慢性患者,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有重要脏器疾病者不宜使用。儿童推荐剂量为6MU/m2,皮下或肌注,每周3次,疗程≥6个月。治疗初期常见发热等感冒样表现。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是常见不良反应,当白细胞<3.0×109/L或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时应停药,一般可自行恢复,恢复后可重新治疗。
(2)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为核苷类似物,适应证同IFN-α。儿童口服剂量:3~12岁:3mg/kg,>12岁:100mg,每日1次,疗程暂定1年。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服药6个月无效应停用;6个月以上病情复发应考虑发生HBV变异。将LAM与IFN联合应用,可更早获得疗效。
(3)其他药物:①阿地福韦(adefovir,ADV):用于治疗HBV变异株感染。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尚在研究中。②胸腺素α1(Tα1):12~16岁儿童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个月。不良反应极小,适于对INF和LAM不耐受和重型肝炎,可用于联合治疗。
(4)肝移植:国外对慢性失代偿性乙肝患者采用肝移植和LAM联合治疗(移植后持续服用LAM),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医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药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注册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名师培训辅导教学课程
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