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迁移理论中的那些实验
共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基本理论: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实验: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是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训练他们判断各种形状、大小图形的面积。首先,对象接受预测,要求估计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他们判断各种图形面积的能力。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训练对象。后,对对象进行两种测验,一是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27个曾在初测中使用过的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只是提高了被试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成绩,他们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判断成绩却没有提高。
评价:优势:相同要素说揭露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指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使教学脱离了纯粹的形式训练,开始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不足:共同要素只是指元素间一对一的对应,根据这种说法,没有相同要素或者相同成分的过程之间,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之间,就不可能产生迁移,这样,学习迁移的范围就会大为缩小。这种只是把迁移视为相同联结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只能解释部分迁移的现象,难以揭示全部迁移的实质。
概括说(经验类话说)
代表人物:贾德
基本理论: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实验: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者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结果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关系转换说
代表人物:苛勒
基本理论: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实验: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其实验如下:先让小鸡学会辨别一种浅灰色纸和一种深灰色纸,小鸡在浅灰色纸上能啄到谷粒,在深灰色纸上不能啄到谷粒,两种纸常常交换位置,经过40-60次训练,小鸡学会了拣浅灰色纸啄米,以后变换条件,把深灰色纸换成更浅灰色纸,以观察小鸡对浅灰色和更浅灰色纸的反应,结果有70010的小鸡啄新的更浅的灰色纸,只有30010的小鸡仍啄原来的浅灰色纸。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