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越加灵活,尤其是在教育心理学部分的知识点,侧重考查各位考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区分。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问题解决是高频考点之一,并且经常会以案例反选的题型出现以考察其特点。因此,本文针对问题解决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个过程是自觉行为,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进行的。比如,在“猜谜”的实例中,目的就是要找到谜底;解决数学题,目的就是要求出数学答案。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则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由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即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那些不需要通过内在一系列心理加工的非认知操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例如,拿钥匙开门、走路、跑步就属于非认知操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3.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理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之间是存在一定序列的,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反之,那些仅仅是一个心理操作的活动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例如,在猜“寄书长不达(打一成语)”的谜底(沉鱼落雁)时,这个字谜包括这想象、联想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操作,就属于问题解决;而像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等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就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在案例反选类题目中,各位考生需要同时考虑这三大特点去肯定或否定一个实例,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大特点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后为各位考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帮助各位深入理解巩固这一知识点。
【练一练】
1.问题解决的特征包括( )。
A.认知性 B.序列性
C.目的性 D.主动性
【答案】ABC。解析:问题解决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序列性、认知性。故本题答案为ABC。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的幻想 B.去动物园看了大象后画出大象
C.初中生完成数学方程题 D.走路
【答案】BC。解析:问题解决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序列性、认知性。只有BC项符合。故本题答案为BC。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