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几乎已经变成了必考点。这部分的知识点,多数都是以单选、多选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以客观题居多。在考查的时候,这部分的例子也是愈加复杂多变,但总体上看出题的角度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掌握了根本的定义,题出的再难,也可以迎刃而解。下面结合常考案例来分析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1.感觉适应
定义: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在感觉适应中,感受性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提高。这也与产生感觉的两个条件有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能力相关,而感觉阈限与外界刺激相关。感觉适应与感受性变化的关系是这部分的考查高频考点。接下来看一下容易出现在考题中的例子。
视觉的适应有两种:明适应和暗适应。
(1)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一开始会觉得眼前一黑,看不清楚事物,但在黑暗处呆一会,就逐渐看清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由暗到明,一开始看不清,后来能看清,是视力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一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睁不开眼,很快就适应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由于进入人眼睛里的光线的刺激的量变多,也就是感觉阈限增大,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反比,也就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嗅觉也存在适应,比较常见的例子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听觉也存在适应。例如人们刚进入夜市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吵,在夜市中走了一会儿,就适应了周围嘈杂的声音。
皮肤觉也存在适应。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泡脚,刚开始觉得水很烫,泡了一小会儿,水温没有发生变化,却觉得水不那么烫了,这就是因为皮肤觉发生了适应。
2.感觉对比
定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指的是几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月明星稀,同时看到月亮和星星,会觉得相比之下月亮更明亮一些,星星就显得黯淡无光了。
继时对比指的是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小孩儿吃完药之后,家长会给小孩儿吃糖,小孩儿会觉得糖更甜了。药和糖是先后呈现的,形成了对比,所以是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
定义: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
感觉后效在视觉中表现比较明显,比如看太阳看了一会儿,视线转向墙面,会看到一个和太阳一样形状的图形,这种在人眼中留下的明亮的太阳图形就是感觉后效,而且保留的图形会逐渐消失。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例如盲人由于意外丧失了视力,他的听觉、嗅觉会比之前更灵敏,这就是听觉、嗅觉对视觉的补偿。
联觉:是一种感觉相互作用,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例如月光洒在草丛里,发出叮叮的响声。月光这种刺激,不仅引起了视觉,又引起了听觉。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甜甜的嗓音,这是声音引起了听觉,也引起了人们的味觉,也是联觉的一种。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习题,巩固一下上面的知识。
【习题1】小丹说当地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答案】C。解析:联觉也叫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能够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变化,或者表述为一个事物能同时一起两种感觉。题干中,刮竹子不仅引起了听觉还引起了温度觉的变化,所以答案为C。
【习题2】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过一会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叫做(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前摄抑制 D.后摄抑制
【答案】B。解析: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此题符合明适应的定义。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