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招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多是以客观题的方式考查,如单、多、判;常常会考察对规律的理解、规律对应的教育启示以及相关的古语、俗语,因此,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每个规律的含义。
个体身心发展总共有五大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强调的是人的发展是有顺序的,而且往往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比如,人的身体发展是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既然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那么,教育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另外,在备考这部分内容时,还需要识记《学记》当中有关循序渐进的一些句子,如"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等。这些古语在单选题中也是比较常出现的,需要对应上顺序性以及循序渐进进行备考。
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它强调个体每个年龄阶段特点是互不相同的,如在小学阶段认知特征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中学则主要是形式运算为主,这两阶段特点、发展任务不同,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育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如"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现象即违背了阶段性特点。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如身高在我们一生中有两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即刚出生的时期和青春期。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如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生理机能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但心理方面不太成熟。既然某些机能在有些时间可以快速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像"狼孩"的故事,就说明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个体的语言发展便很缓慢。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如盲人往往听力比较好;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的人,有强大的意志力,身心依然可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优势。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我们在描述人格独特性的时候有句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应的就是个别差异性。因此在教育上,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得到大的发展。
后,考生在备考时需着重理解每个规律的含义及对应的教育启示,在遇到单选题时应找到题目中强调的关键信息,选择对应的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1. A 2. D 3. C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