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本科在985院校和本科在二本院校的两位考生,同时跨考某一所985,他们的初始状态、路径以及终结果都会呈现较大差异。
二本院校的考生为实现该目标所花费的时间和努力势必要远大于985院校的考生。当然985院校的考生也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后实现目标,否则的话很有可能大意失荆州,输给其他竞争对手。
实际上在经历了多年考研风雨洗礼后,考研变得越来越富有技巧性,一种基于复习和应试的技巧。以往讲求积淀的知识增长模式反而越来越不重要了,这也许是高等教育异化往研究生阶段延伸的一种表现吧。在这种情况下,后发优势往往可以发挥的充分淋漓,屌丝逆袭也不再是传说。
3.有效的跨首先在于制定有效的目标。
理想和现实太容易混淆,许多考生都是在经历了失败后才领悟到当初决定的重要性。尽管有一战成名的热血故事以及某某学长学姐的神话在不断激励你朝着理想目标前进,但你有没有想过终究还是要靠实力才能摘取胜利果实的。
有些同学一直在问:我能不能够到XX目标?其实简单的做法就是测试啊。2023的录取分数能够给你一个大致的概念。如果是360分,那么预计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各拿多少分,专业课准备拿多少分,定个小目标嘛。当然这个目标也是有的放矢的,不是胡乱设置的。比如说政治科目,那主要看领悟和背功,文科生可以定高一点,理科生则低一点,70分上下吧。英语就根据自己四、六级成绩来估。一般说考研英语比六级难,根据考研专业还分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二比英语一略微容易。还有再直接一点就是拿套2023的真题做一下。
在360的总分下,考研英语也可以估在70左右。数学也是如此,一般理工科的考生冲击经管类专业在数学上拿分优势明显。数学基础薄弱的考生建议避开短板,或选择相对较低的数三专业。120分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考分越高越好,因为考研拼的是总分。专业课对于跨考考生是大的拦路虎。只要目标制定合理,就是说总分360离你能力范围不远,那么公共课怎么弄都不会有太大闪失。
不少考生失败的根源就在专业课上。因为100分专业课成绩对于跨考考生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还在担心专业课及不及格的话,那么不跨考也罢。另外,对于专业课能力的检测也是可行的,看看对不同专业的理解那里和接受程度如何,来决定跨专业的实际难度有多大。
总之,如果把专业课设定在及格线上,再加上几门公共课的预估分数,如果相当或接近于报考院校专业录取分数线,那么这种跨考至少在目标设定上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
4.有效的跨还在于完美的计划和专业的指导。
跨考不同于其他考研,跨考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自己主观上想投入,但是客观条件又有多种制约,所以跨考更累、更伤神。不少考生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什么计划可言,认为反正高考咱也过来了,考研就是依葫芦画瓢,本着“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精神结结实实地陪跑了一圈,失败那是绝对的大概率事件。
要知道当初你参加高考时可是有各路人马在出谋划策、鞍前马后啊。如今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集将军、谋士、小兵于一身,跨考简直就是missionimpossible。所以,团队很重要。当然考研团队不一定是固定的、有形的、常设的。完美的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发和借鉴,如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如果能联系到真人那就好不过了,其价值远远不是经验贴可以比拟的),网络上素未谋面的研友(考研群),考研辅导机构的良师益友(得是良心机构)等。不过终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还是落实到考生自己身上。如果说没有计划或者执行不力那还不如趁早收手吧。
此外,专业指导包含两层意思:专业的跨考技术指导和专业课指导,通常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在一些不错的辅导机构身上得到有效结合。对于多数跨考考生,个人建议选择一家有口碑的辅导机构,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至于该机构口碑如何,问一下学长学姐吧,他们有经历有发言权。
四、怎么才能取得跨考考试的成功
前文说了,考试越来越变成一个技术活了。大家都想用低的成本来实现大的收益,所以这是一个讲究技巧的年代。但是再有技巧性的东西都必须花时间去反复练习,所谓笨鸟先飞,所谓熟能生巧。如果你觉得自己天资过人或者你是考试大神,那么此文显然就不适合你了。前面介绍了许多不同大学经历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同一种考试的准备,虽然你需要走的路程不完全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在你的竞争者中有211、985等不同院校的,有本专业、相近专业或者就和你一样是跨专业的,有专业课好的、有数学英语好的。总之呢,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一方面你就把自己当成low的、零基础的,另一方面好好复习。
1.还要强调一下前期准备。
对于一个跨考的人来说,公共课加专业课,四门课一门都不能少,而且每门课都要事先了解清楚。记住,你的计划一定是包含所有课程、包含所有复习考试阶段的一个实用、具体、精细当然也要有科学性的计划。看看经验帖、买好参考书、收集信息、联系学长学姐,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计划一点点丰满起来,这就是前期准备的主要工作了。
当然信息获取也是全过程的工作,跨学校、跨专业都会增加收集信息的难度。有时候付出一些必要的成本还是值得的。做任何事情都是一项投资,比起理想的实现,这些代价都算不了什么。
2.全程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有太多的思想包袱。
对于跨考考生来说,起点低往往容易导致复习时患得患失的心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包袱会越来越重。如何把握复习范围的度,每天看多少时间书,一战失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常会困扰考生,尤其是跨考的同学。因为心里没底,所以更加慌乱。实际上,跨考意味着转专业和上名校,这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老是想着一举成功或者成王败寇,那是会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所以说心态很重要,一方面要认真对待复习考试的每一天,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重头再来的打算。只要你觉得跨考值得你付出某种代价,那么就抛却幻想、准备战斗吧。
3.理性处理考研与本科学业的冲突问题。
大多数考研党都是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不跨专业的考研同学可以正常上课,学习专业知识。跨考的同学问题就来了,课堂上讲的不是你要考的,老师还要点名,还有成堆的实验和报告,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你的情商和智商了。有没有一群神一样的队友,有没有与老师谈判的能力,后顾之忧必须妥善解决,这样才能火力全开,一心应对考研。
一般来说,要解决大二下、大三、大四上的上课问题,而这又是整个大学期间专业课开始铺天盖地的阶段。有的考生觉得战线不用拉得太长,大三下开始复习绰绰有余,那么只能说你厉害了。不建议其他跨考考生效仿。有的考生首鼠两端,一直在寻找考研和本科学习中的平衡点,那么我猜测,对你而言跨考既不是鱼也不是熊掌,跨考还没有真正成为你愿意放弃其他一切去努力争取的人生目标。总之,一旦你决定去做一件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就全力以赴吧。
4.提前准备、循序渐进、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数学英语可以提前准备,政治晚一点开始也ok。专业课则必须贯穿始终。新进跨考同学的考研计划跨度一般在一年半到两年半间比较妥当,提前一年准备那是低要求了,周期长就是跨考的特点之一。
有不少考生在通过初试后就觉得高枕无忧了,结果在复试的时候险象环生,跨专业底子薄的毛病暴露无遗。所以说,即使终录取了,专业课的劣势依然存在,这一点需要跨考同学特别加以重视。
这里就专业课多说几句。因为零基础,所以跨考专业课必须做到无死角。切记不要麻痹大意。看着考点很多,觉得这个不会考、那个去年考过了今年就不会考了之类的猜测,这样是很危险的。墨菲定律,大家都知道!
另外,专业课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其他科目笔记也很重要。做笔记比较费时间,但是对于跨考考生系统地勾画、处理和提炼专业课理论体系非常有帮助。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从知识碎片化到逻辑性框架转变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从专业零基础到初窥门径的过程。
总之,跨考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提高成功率的方法很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说到底,跨考还是考研的一种。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高考,同样我们也可以花三年的时间准备跨考。考研成功固然很开心,万一失败了还可以重来。对于在考研路上的学子们而言,只要你们认定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那就去做吧。当下,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