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正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传统经典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追寻文化水脉、瞩望文化复兴,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一、焕发传统经典文化新魅力。
1、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要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了一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创的“领跑者”,故宫博物院开发了8000余种文创产品,体现出“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流行文化元素”的定位。而博物馆展陈水平也显著提升,精品展览深受群众青睐。传统文化在时代语境下的传播模式不断改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增加了文化娱乐性和吸引力。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引发了全民关注的热潮,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网络游戏《天下3》《仙剑》等,也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要让文化遗产价值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彰显传统节日、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魅力。如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展会广受关注,丝绸之路、花山岩画、珠算、二十四节气等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获成功,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全面提升。
二、开拓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1、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都有力地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园林、中国节日,以及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屡屡走出国门。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仅在国内上演,还走出国门,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思考,推动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2、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对外文化贸易蓬勃发展,大量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
3、重视出版物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如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三、以长远眼光营造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
1、加强传统经典熏染,注重传统经典滋养。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民贵君轻”,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要让传统经典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