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习近平主席要求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
二是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是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生态振兴,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
五是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战略目标】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官方权威网站:全国乡村振兴网
【试题预测】
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有人说应该将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上,经济建设才是第一要务;也有人说应该将资金投到民生建设上,改善农民生活才是根本。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评析】
1.表明自身观点。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的是乡村的全面振兴,既要乡村产业兴旺,又要农民生活富裕。因此,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可以因地制宜有所侧重,但总体上还需协调推进、统筹规划,不可偏废。
2.分别分析题干观点并论述自身观点。
(1)之所以认为应把资金投于产业发展,因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是可以盘活乡村资源的重要手段;
(2)之所以认为应把资金投于民生建设,因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的发展理念,提高群众获得感才是验证我们发展成果的关键,也利于激发群众投身农村建设热情;
(3)分析两者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协同互促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脱离了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必然质量不高、不可长久,仅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民生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及动力保障,脱离了民生各领域建设的支撑,经济建设将失去稳定环境、群众基础,难以为继。
3.分析产生这种观点争议的原因。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等农村发展政策缺乏正确理解。
4.新时期农村建设方向。(1)强化政策宣传,注重舆论引导;(2)协同乡村全局,促进全面发展;(3)因地制宜建设,注重补齐短板;(4)统筹城乡规划,激发村民热情。
注意:考生只需结合乡村振兴原则、要求及具体措施,围绕题干核心话题进行阐述即可。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