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积累词语9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3、明白做事要求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读懂课文内容,识记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知道这些故事吗?
这些故事都属于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第2课 ――寓言二则, 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齐读课题。
二 、学习《自相矛盾》
1、媒体演示,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1)师简介: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两样东西吗?这是两个古代战场上兵器的名字。(出示生字:矛、盾)
学生字矛、盾 (指名读,齐读。)
矛的字形演变 盾的书空
指导写字并评价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把课文读正确。
就这两样普通的古代兵器,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习课文
(1)媒体演示:课文内容。
(2)那个人是怎样吹嘘自己的货物的呢?
出示句子: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学生自由读。
(3)理解“夸口”
这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叫卖自己的矛和盾时,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板书:夸口)什么叫夸口?
(4)谁能学着这样的口气,来介绍他手中举着的矛和盾。
(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理解“哑口无言”
师生合作读后两句:面对大伙的质问,他怎么样?(板书:哑口无言)
什么是哑口无言?他为什么会哑口无言?
(7)分角色读一读
(8)演一演
(9)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老师总结
这个卖矛和盾的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说大话,让自己的话自行矛盾(板书:自相矛盾),后被人们质问得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只会互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