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你,浪花的一滴水》语文教案

时间:2020-02-29 11:42来源:华宇小学教育网考试资料 作者:小学六年级语文 点击:
资料下载
线上授课即将开始,小编整理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可供参考。更多资讯,关注网小学频道。

华宇课件网:热门考试资料发布网站,新课程资源全程持续更新百度云网盘分享。涵盖:


初级会计师 | 中级会计师 | 高级会计师 | 注册会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CMA管理会计师 | 资产评估师 | 经济师 | 审计师 | 证券从业 | 公务员国考 | 公务员省考 | 事业单位编制 | 教师招聘/资格证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考研类课程 | 社会工作者 | 注册消防师 | 会计实操 |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 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 需要新全套资料请选择上面对于科目查看课程

  相关推荐:2020小学1-6年级第二学期知识预习大全(汇总)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
  本节课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把遥远的故事和现在生活场面结合起来,突破教学难点。由于雷锋这个名字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遥远。在课前,学生搜集雷锋的资料,利用我校网络优势,把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学校摩登平台,在课堂上分享。上课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雷锋简介,让学生深情地呼唤雷锋的名字,为诗歌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然后让学生进入摩登平台分享他们搜集的雷锋资料,把原本离学生很远的生活场景,再现于学生眼前。同时我利用大量的图片、文字让学生“品读感悟”诗歌后,让学生再次进入摩登平台,分享他们搜集到的活雷锋资料,视频,让学生感悟到雷锋精神无处不在,把雷锋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激起学生学习雷锋的热情,并把雷锋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后感情升华,利用音频,配乐再颂雷锋,用雷锋名言勉励自己。
  二、教学理念
  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手段,初步掌握网络学习的技能,并将网络资源运用到学习中,自主学习养习惯,合作交流练能力,反馈校正再拓展,简简单单学语文、认认真真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三、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你,浪花的一滴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英雄”中的一首雷锋的赞歌,诗人以饱满的、火一般的激情,以激情热烈地歌颂我们的时代产生的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这首诗言简意赅,以流畅明快的诗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点明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热情歌颂了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综览全诗,“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这一标题引领我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中,体会着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深情地诵读全诗。
  2.理解“功勋、平凡渗透罗衣”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品味诗中的修辞手法,并仿写诗赞身边的雷锋。
  4.能初步掌握网络学习的技能,并将网络资源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教学,会收集筛选网络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浪花里的一滴水”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雷锋的大公无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借助多媒体感受雷锋精神平凡而伟大,激起学生学习雷锋的热情,学会感恩,学会随手做善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重点
  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六、教学难点
  体会雷锋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教学准备
  搜集雷锋的图片、资料,设计创作教学网页等。
  八、教学用时:一课时
  九、教学流程
  十、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唤雷锋
  1.师: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将军,却立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了不朽的诗文,他没有伟岸的身躯,154的身高体重不够50公斤,他只活了22岁,却时时处处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大的幸福和快乐。他是一位普通的士兵,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却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英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师:雷锋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时代呼唤雷锋,我们一齐来呼唤这个名字。
  师: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呼唤的?
  (兴奋、感慨、骄傲、敬佩、激动崇敬的心情,又有点怀念的感觉。)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着的情感诗歌《你,浪花的一滴水》,感受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3.板书课题《你,浪花的一滴水》
  4.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老师充满激情导入时,让学生深情地呼唤雷锋的名字,为诗歌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激励学生提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激起他们内心的思考,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创设一种心理氛围。从而自然地导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
  (二)、自主学习养习惯
  分享课前学习收获
  1、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网络自主学习,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们可以分享他们课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搜集到的雷锋的故事、名言、领导的题词等。】
  2、检查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在感动中去交流,发表看法,相机引导学生表达对雷锋的敬佩情感。帮助学生围绕课题挖掘情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手段:学生利用教学资料库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把原本离学生很远的生活场景,再现于学生眼前。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感动的同时了解雷锋平凡中的伟大。】
  (三)、合作交流练能力
  学法指导
  1、师:雷锋的故事感人,诗歌的文字更感染人。自由朗读诗歌,细细品味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诗中哪个字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品味“唱”)
  2、师:作者是怎样去赞颂雷锋的呢?请大家细细去品味诗歌,看能品出点什么。为了助大家一臂之力,老师提供一些学法提示。
  ①朗读诗歌,画出诗歌中的修辞句子。(读、画)
  ②诗中把雷锋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些比喻贴切,结合雷锋的生平事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联想。(说)
  ③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悟)
  【设计意图: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用“读,画,说,悟”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探究要求
  1、师: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互相交流;
  ②学会倾听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推举代表,准备全班分享时发言。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分享
  Ⅰ、学习1--3节
  1、师:作者为什么要赞颂雷锋?
  <点击合作交流练能力的品读感悟,出示第二小节诗歌>
  (重点品味对比手法和“他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年青”)
  2、师过渡语:本小节把雷锋比作一滴春雨,写出了雷锋的平凡与年青微小,但产生的作用很大,像春雨一样,平凡而又年青的雷锋是值得歌颂的。(板书:平凡年青伟大)
  3、师:作者怎样赞颂雷锋?
  Ⅱ、学习4--6节
  1、师:读着读着,你发现雷锋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2、师:作者把雷锋比作了这么多的事物,谁能联系你搜集到的雷锋故事或名言来说一说你的理解吗?(学生进入协同平台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搜集的雷锋动人故事,体会比喻句的贴切:“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水滴”。体会雷锋的平凡、年青。】
  3、师:就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做好事从不留名的年轻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为有雷锋这样的战士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雷锋的赞叹、佩服,自豪地读一读第4小节。
  4、你从“刚”“才”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年青)
  你觉得作者仅仅写雷锋的平凡与年青吗?(伟大)
  5、师:火眼金睛的你们再看看第4小节与第6小节的人称一样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不一样,由“他”变成了“你”,情感更深)。情感朗读。(注意读出人称的变化后和排比的气势,结尾的语气要上扬一些。)
  6、师:是啊,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这样一段短暂的人生,却把自己所有的光华都献给了人民,让我们也深情地赞一赞雷锋吧!假如让你用一件事物来与雷锋作比,你会选择什么?
  7、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感悟到诗所表达的中心后,进行了拓展延伸,请生思考还可以把雷锋比作什么?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思维,抒发对雷锋的思念。】
  8、师:是的,雷锋总是一心想着别人,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五节。
  9、师:是啊,雷锋不为自己编歌曲,不为自己织罗衣;不为自己梳羽毛,不为自己流一滴泪。如果让你来做小诗人改编这一小节,使其意思不变,你会怎么写?
  (呵,雷锋/你只为别人编歌曲/你只为别人织罗衣/你只为别人梳羽毛/你只为别人流眼泪。)
  10、师:读了原诗和改编的诗,你体会到了什么?(雷锋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11、师:是啊,做人就要像雷锋一样,做平凡而伟大的人。此时此刻,你对“一滴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12、师:让我们将情感之弦释放,将思念之心提起,再来读读第4-6小节。
  Ⅲ、学习第7小节
  1、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这样短暂的一生,却把自己的光华都奉献给了别人。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雷锋22年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的光辉。
  3、作者用哪六个字作了高度赞美?(师板书:青春、永生、壮丽)
  4、师:这六个字怎样理解,这三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叹号分别强调这六个字的含义:雷锋年轻有为所以青春,雷锋精神不朽所以永生,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所以壮丽】
  5、师:他年轻有为,精神不朽,事业壮丽,让我们带着崇敬、怀念、自豪的情感一起再读第7小节
  【以“读”为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为此,教学中,拿出整块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采用多种形式读书,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四)、反馈校正再拓展
  进入摩登平台论坛,汇报交流。
  1、师:有人说雷锋出国了,也有人说,雷锋三月来了,四月又走了。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2、学生进入协同平台交流
  3、师: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
  4、看到这些活雷锋,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
  再拓展的谈感受,出示句子:每当看到()的人,我们就想起雷锋精神;每当看到()的人,我们就想起雷锋精神;每当看到()的人,我们就想起雷锋精神;
  5、美文仿写:
  是呀,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请你选诗歌里你喜欢的一小节进行仿写,赞一赞你身边“雷锋式”的人物。
  6、配乐朗读,再颂雷锋。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只有用我们的声音才能好的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与怀念!(男女生感情诵读)
  7、师:我们怀念雷锋,更要发扬雷锋精神,全体起立!让我们向雷锋叔叔敬礼!宣誓:
  再拓展的宣誓,出示句子: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今后“对待同学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般热情,对待自身的缺点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落实体现。
  【通过联系生活对文本内涵拓展延伸,所呈现“活雷锋”事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涤荡,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涌现出像雷锋一样平凡的英雄,都呼唤着像雷锋这样平凡的英雄;通过朗读雷锋的名言,宣誓活动教育学生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五)、名言小结升情感
  1、师: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闻一多也说“有的
  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雷锋没有死,正像他的战友乔安山说的一样
  2、师:是啊,我们要永远记着雷锋,让他的精神永存!让我们用他在日记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课终让学生品读名言,以达到升华情感,浸润心灵的效果】
  (六)、作业延伸学雷锋
  1.利用网络查询新时代的雷锋们,诵读他们的事迹,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愿望。
  2.办一期关于“雷锋精神”的电子报。
  3、推荐阅读《雷锋故事》、《雷锋日记》
  (七)、板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
  十一、教学反思:
  1、利用情景,引起情感的共鸣。
  课堂上,我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时代在呼唤雷锋我们也在呼唤雷锋,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然后利用学校网络优势,让学生他们分享搜集的雷锋故事,如:冒雨送迷路的母子回家,一双袜子补了又穿,穿了又补。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了对诗歌的感悟。
  面对当前情感的缺失,怎样让学生关注生活的“活雷锋”?我在摩登平台发起论坛,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活雷锋,感受到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在学生情感激昂的时候,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诗歌的创作,赞身边的“活雷锋”--做到了来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呵,丛飞,你就是群星中耀眼的那颗,你的光辉时刻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还有的同学写道:“呵,白芳礼,你就是森林里那株挺拔的大树。”
  2、教学设计朴实,实用。
  我采用我校“十一五”课题的三段式阅读进行教学:自主学习养习惯,合作交流练能力,反馈矫正再拓展,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我抓住“平凡、年轻、伟大”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并充分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对诗歌有所感受和领悟,以便对主题有更好地理解。“
  通过读、画、说、品、写,让学生在熟知文本的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我想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

更多资讯查看:华宇考试网小学频道

  热门关键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