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周恩来语)。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放弃了一举过渡的初设想,于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2.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必要性)。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同时,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榜样作用。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