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子胞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与女子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天癸的至竭和月经孕育方面。“天癸者,阴精也,盖男女之精皆主肾水,故皆可称为天癸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天癸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机能成熟所必需的重要物质,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女子到了青春期,肾精充盈,在天癸的作用下,胞宫发育成熟,月经应时来潮,就有了生育能力,为孕育胎儿准备了条件。反之,进入老年,由于肾精衰少,天癸由少而至衰竭,于是月经闭止,生育能力也随之而丧失了。
足厥阴肝经的部位及其分支
1.循行部位: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胭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2.分支: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3.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
肝的生理功能
(一)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所谓肝主疏泄,泛指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实际上主要是指肝脏对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存在于人体的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其基本的形式为升、降、出、入。气的这种运动,维持着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而肝的疏泄功能,对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脉通利,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协调。某种原因导致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可以出现这两方面的病理变化。
2. 通利气血水:人体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而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故与血及津液的运行和代谢密切相关。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血与津液运行通利;如果肝气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气机阻滞,则可导致血及津液方面的多种病理变化。
3. 促进脾胃的运化: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但脾胃之间的纳运升降运动是否协调平衡,则又要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一般来说,肝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有如下两方面:一是促进脾胃的升降。二是分泌胆汁,以助消化。
4. 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本为心所主持,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的情志活动,要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气血的正常运行,亦受到肝气疏泄功能的调节。如果肝气疏泄失常,气机不调,气血不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肝气亢奋和肝气抑郁两方面。这是肝的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反之,在反复的持久的情志异常情况下,亦会影响及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等病理变化。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等亦与肝气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二)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所谓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被各脏腑组织器官直接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等组织贮藏起来,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常随人的机能状态及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体力劳动时,四肢血液的分布量较多,进行脑力劳动时,大脑的血流量增加,而人在进食时,则胃肠道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人体血量的这种分布,保证了处于工作中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又防止处于相对抑制的脏腑器官消耗大量的血液,而肝脏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机能。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贮藏及排放上。
由于肝具有藏血功能,故中医称“肝为血海”。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得到了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两目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视觉功能,筋脉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藏血的功能对防止出血、制约和涵养肝阳及妇女月经的排泄也有重要意义。如果肝藏血的功能失常,可产生以下病理变化:肝血虚少;肝不藏血。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备考知识点汇总,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华宇考试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频道,我们会随时更新更多更好的有关医学知识、医疗招聘及考试辅导等相关信息。敬请期待!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