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华宇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网专门整理了肺痨的病因病机如下:
1.正气虚弱
凡先天禀赋不强,后天嗜欲无节,如酒色过度,青年早婚,忧思劳倦,或大病久病失于调治,如麻疹、外感久咳、及胎产之后,耗伤气血津液,正气先虚,抗病力弱,而致“痨虫”乘虚伤人。如《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突出“婴孺之流,传注更苦”,说明小儿发育未充,妇女胎产体弱者易感染。《明医杂著·痨瘵》认为“男子二十前后,色欲过度,耗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古今医统·痨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不可入痨瘵之门,吊丧问疾,衣服器皿中皆能乘虚而染触”。指出青年早婚,摄生不当等导致正气内虚,实是发病的重要内因。他如生活贫困,营养不良而致正虚,也是罹病的重要因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是构成本病的原因之一。
2.感染“瘵虫”
自晋代起即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肘后备急方·治尸注鬼注方》观察到“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同时还根据互相感染的情况,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中明确指出:“诸证虽日不同,其根多有虫。”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成本病的唯一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瘵虫”侵入人体而成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都是导致感染的条件。这种感性认识,已为近百年来的发现所证实。
上述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可以互为因果,但内因正虚是发病的主要关键,因正气旺盛,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正气不强则感染后易于致病,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大关系。另一方面外因感染也是重要的致病条件,它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反映病变发展规律,区别于他病的特殊因素。如《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医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药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注册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名师培训辅导教学课程
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