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华宇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网专门整理了阴虚内热型悬饮的施治要点如下:
1. 症状
咳呛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2. 证候分析
饮阻气郁,化热伤阴,阴虚肺燥,故咳呛痰粘量少,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则潮热,颧红,心烦,盗汗,手足心热。络脉不和故胸胁闷痛。病久正虚而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小数,乃系阴虚内热之候。
3. 治法
滋阴清热。
4. 方药治疗
沙参麦冬汤、泻白散加减。前方清肺润燥,养阴生津,用于干咳,痰少,口干,舌质红。后方清肺降火,用于咳呛气逆,肌肤蒸热。药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养阴生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等清肺降火。潮热加鳖甲、功劳叶;咳嗽配百部、川贝母;胸胁闷痛,酌加瓜蒌皮、枳壳、广郁金、丝瓜络;积液未尽,加牡蛎、泽泻。兼有气虚、神疲、气短、易汗、面色白者,酌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本证须防迁延日久,趋向劳损之途。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医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药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注册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名师培训辅导教学课程
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