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码移动有几种方法,筹码衰减系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筹码移动有几种方式?
两种:由低到高的利润兑现、解套出局;由高到低的吸筹筑底,震荡换手。底部筹码消失高位筹码形成则表示资金盈利出货。高位筹码消失低位筹码形成是被套资金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割肉止损。
移动会形成类正三角和类倒三角两种形状,正三角是底部筹码大上部筹码小,倒三角是头重脚轻。选股持股一定规避倒三角型。
筹码衰减系数计算公式?
历史换手衰减系数:它是一个常数参数,我们用来赋予今天换手率,也不仅是当天被移动的成本的权重。
假设今天的换手率是A,衰减系数是n,就代表昨日的筹码在今天被移动的数量是A*n,假设n取值为1,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意义上理解的今天换手多少,就有多少筹码被从昨日的成本分布中被搬移。
它的设置值没有一定的相关规定,需自专己在理解个股成交规律的基础上去设置。针对成交不活跃的个股,可以设置为黄金比率0.382-0.618,针对成交活跃的个股,可以设置为0.618-1.618。
每日成本算法是一个移动平均过程,公式是,当天成本*(换手率*历史换手衰减系数)+上一日成本分布图*(1-换手率*历史换手衰减系数)。
平均分布:当天换手的证券数在当天的高价和低价当中平均分配。
三角形分布:当天换手的证券数在当天的高价、低价和平均价当中三角形分配。 历史换手衰减系数:表示历史换手的递减速度,将多少倍数的当天换手率从属昨日的成本分布中移走得到当天的成本分布图。
无流通盘数据时用多少天成交量累加,无流通盘数据时用多少天成交量累加替代。
筹码是谁写出来的?
筹码:由中国人【陈浩】先生于1997年发明,全称叫移动筹码成本分布。
【雪峰】老师是筹码理论的鼻祖,他第一个提出了用筹码成本变化研判股票走势的设想。1996年6月,中科院【陈浩】老师和【杨新宇】博士、【奕峰】老师分别在不一样软件上创建了成本均线,用均线的形式反映筹码成本的变化轨迹。这是筹码理论的雏形,他们三位也成了筹码理论的创始人。
筹码理论的诞生纯粹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筹码理论技术分析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按照成本均线的统计原理,专业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于1997年7月设计出了筹码分布图形。
底部筹码上移算是什么?
一支股票的筹码分布图假设是筹码上移了说明主力的底仓已经带来一定松动了,也有一定概率是初在底部买进筹码的投资者在出局了,同时也说明丶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的平均持股价格提升了,即平均成本在上升,结合实战个人认为并非个好情况,多关注。
筹码上移算是股市下方市场的筹码启动产生松动,卖出的情况增多,这一般反映出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判断有关股票的涨势已经见顶,而启动产生抛售离场的意愿。
筹码上移一般代表着主力资金的撤退迹象,还有一部分散户会已经产生抛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