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选导师选一个教授和选一个讲师区别很大,研究生导师需要什么资格证

考研选导师,选一个教授和选一个讲师,区别很大么?
区别很大,但不可以绝对地以导师的职称来划分优劣。
以我自己经验来说吧。我读的普通院校的文科专业,选导师时各位考生都倾向于选择教授、领导,有两位年轻老师只是讲师,选的人很少,后来老师们协商后面,将热门导师的学生分了一两个给这两位讲师。被分配的考生当时是有点遗憾沮丧的,但是,后来的状况却转变了各位考生的想法。
实际上针对新入门的小白来说,就算导师只是讲师,详细指导我们也是绰绰有余。而且,这两位老师硕博都是名校毕业,学术能力还有仔细负责的程度都值得肯定,反倒是当初选了大牛做导师的考生,现目前的委屈唯有自己懂。名气大的导师,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忙,带的学生也相对多,还有自己手头的事务,分身乏术,也难得有这个时间关心自己带的学生,三年的学业更多时候是靠学生自力更生。 跟着教授导师也有优势,项目课题相对有点多,导师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带上自己学生参加,这样针对你评奖学金或者未来的发展都拥有好处。
故此选教授还是选讲师,需综合分析,既要考虑老师的实力水平,也不能忘记充分了解自己,不要眼高手低,老师再厉害,也需自己跟得上,要不读研这个时间段会很痛苦。
研究生导师需什么资格?
1,政治立场坚定,热心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针对知识,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熟悉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3, 职称与学历、学位条件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1) 教授或相当职称者。
(2) 副教授或相当职称者,且为本科(含)以上学历,1985年(含)以后本科毕业者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位。
4,担负有厅局级(含)以上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且经费充裕。
5, 有较稳定的科研方向,近5年内有非常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
副教授能带研究生吗?
能。副教授的主要职责是担任某些学科的讲授,和教授共同详细指导或独自详细指导学位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欧美一部分国家的大学规定副教授一定要在一定年限内作出教学和科学研究上的成就,才可以升任教授,不然离任改就其他工作。讲师提高为副教授的业务条件是:
1、能胜任本专业一门或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工作,质量非常高,成绩优良;
2、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质上经验,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可以密切联系实质上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并获取显著的成就,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者在生产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奉献,或者在业务技能上有非常高的造诣;
3、熟练地掌握并熟悉一门外国语。扩展资料:教授的等级划分:按照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公布的有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这当中正教授岗位涵盖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涵盖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教授的工作职责: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一定要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法来取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涵盖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以后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