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见的108个文言实词有哪些,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部编版图片

高中常见的108个文言实词有什么?
经常会用到的150个文言实词: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部编版?
1.安
(1)形容词。
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稳的,安定的-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 本
副词。 本来,原来,初。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 比
(1)动词。
并列,紧靠着。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比作。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相比。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等到……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比起。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 鄙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目光短浅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 毕
(1)动词。
结束,结束。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 敝(bì )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 兵
名词。
士兵,军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很少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 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 薄(bó)
(1)动词。
轻视,看不起。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迫近。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当中的距离。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淡,不浓。莫辞酒味薄,黍地没有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 曾(céng)
(1)动词。同“增”,译为“增多”。曾益其所不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曾经。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连……都……,竟然。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尚,还。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11. 察(chá)
动词。 察看,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明察。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 长(cháng)
(1)名词。
长度。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读zhng,首领,头目,长官。陈胜,吴广皆此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读zhng,秦朝时,主管万户以上的县的官员称“令”,主管万户以下的县的官员称“长”。当这个时候,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形容词。两端当中的距离大,与“短”相对。南市买辔头,背时买长鞭(《木兰诗》)
时间、空间的长久,辽远。a.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b. 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广阔。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远。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读zhng,年岁大,辈分高的。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3)副词。 永远。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常常,总是,经常。不应有恨,什么时候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13. 称(chng)
动词
读chèn,合适,满足,相称。令作诗,不可以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称道,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号称。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 著称,闻名。骈死于槽里当中,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声称,述说。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14. 乘(chéng)
(1)动词。
乘座,驾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趁着,利用,凭借。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虽寿》)
(2)量词。
读shèng,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译为“辆”。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15. 出(ch)
(1)名词。
出产的东西。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国家外部或家族外部。入则没办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病人,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产生,显露。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献出,拿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发出。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与“入”相对,出,出去。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流出。汪然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从……生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6. 传(chuán)
动词。
传送,传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传授,传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7. 辞(cí)
(1)名词。
文辞,言辞。a.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b.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
告别,离别,辞谢。a.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b.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推辞,不接受。莫辞酒味薄,黍地没有人耕(《羌村三首》之三)
18. 从(cóng)
(1)动词。
跟从,跟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配合,依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朝目标而去。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蒹葭》)
(2)介词。
自,由。表示起点。a. 问所压根(《桃花源记》) b. 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19. 次(cì)
(1)名词。
层次。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山市》)
(2)动词
编次,编排。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0. 当(dng)
(1)动词。
担任,执掌。亲近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读dàng,顶替。募有能捕之者,当期出入(《捕蛇者说》)
(2)介词。
对着,向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在……时。当这个时候,诸君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3)副词。
应该,需要。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了解所言(《出师表》)
21. 道(dào)
(1)名词。
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规则,正确的方式。策之不以道(《马说》)
道德。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学问。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2. 得(dé)
(1)动词。
获取,得到。a. 性嗜酒,家贫不可以常得(《五柳先生传》)b. 一狼得骨止(《狼》)
达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助动词。可以,可以。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可以(《满井游记》)
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不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3. 定(dìng)
动词。
固定,集中。定目细视(《幼时记趣》)
安定,稳定。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束,完了。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平定。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24. 度(dù)
(1)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2)动词。
跨过,越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读duó,估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5. 发(f)
(1)名词。
读fà,头发。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观潮》)
(2)动词。
出发。有的时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征发,征派。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发迹。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出。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26. 伐(fá)
动词。
讨伐,进攻。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砍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27. 方(fng)
(1)名词。
方圆,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方向,方位。这里说的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地方,地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副词。
正。方欲行,转世积薪后,一狼洞这当中,意将隧入以攻其(《狼》)
28. 复(fù)
(1)动词。
反复,重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恢复,还原。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回答,答谢。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
再,又。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29. 负(fù)
动词。
背,用背驮东西。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依靠,依附。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与朱元思书》)
30. 盖(gài)
(1)名词。
盖子。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2)连词。
承接上文解释因素,基本上等同于“原来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副词。
表示因素,原来(是),(是)因为。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大约,大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31.故(gù) (1)名词。
因素,缘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故”在这里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
中考经常会用到实词背诵口诀?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1)尽(毕力平险) (2)都(群响毕绝)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2)轻视。(不要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道) (3)记录。(策勋十二传) (5)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 (5)zhǎng,排行大(木兰无长兄)(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可以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 (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出现(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需要。(当奖率三军)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5)值,已经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式。(策之不以道) (4)说,讲。(不够为外人道也)
20.得:(1)可以(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取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初中文言文实词口诀?
1、爱礼存羊: 因为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相关仪节。(爱,爱惜)
2、爱惜羽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严。(爱,爱惜)
3、爱而不见(“爱”是“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4、安邦定国:使国家安定、夯实。-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5、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可以获取成果。安,哪里,怎么。
6、除暴安良: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
7、苟且偷安:不求上进,只贪图眼前的安宁。(安,安逸)
8、被坚执锐: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被,通“披”,穿)
9、被发佯狂:披头散发,假做颠狂。古时作为一种避世全身的行为。(被,通“披”,散开、打开)
10、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11、变本加厉:形容变得比原来更严重。(本:本来;原先;厉:厉害;猛烈)
12、肉食者鄙: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鄙:鄙陋,粗浅)
13、蜀鄙二僧: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重点条件。(鄙:边境)(典故:蜀鄙之贫富二僧的故事,阐述了为学的成功与失败在于为与不为而不在于财富多少的道理)
14、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取得成功。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理所当然能取胜。(兵:士兵,军队)
15、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获取了成功。(兵:兵器)
16、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病:损害、伤害;使……受损害)
17、曾不惨然:竟不认为惨痛。(曾:竟然。与“不”相连)
18、众恶必察/众好必察-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说:各位考生都讨厌的人或事,一定要去考察一下(才可以决定你是不是也去讨厌它);各位考生都喜欢的人或事,一定要去考察一下(才可以决定你是不是也去喜欢它)。即遇事不可以人云亦云,凡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察:考察,调查)
19、暗察明访:指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调查了解情况。(察:详细认真阅读,详审)
20、察见渊鱼: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察:分析明辨,目光敏锐,喻精明)(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初中文言实词尔用法?
尔:字义:你,你的:~父。
~辈。
~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
~曹(你们这些人)。
~虞我诈。
如此:偶~。
不过~~那,其(指时间):~时。
~后。
罢了,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词尾,基本上等同于“地”、“然”:卓~。
率~(轻易地)��
成人高考-专升本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成考+专升本考试(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
成人高考资料下载
专升本免费资料下载
成人高考视频网课
专升本视频网课
网校培训班课程
免费在线机考题库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