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英语教学目标包括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我们国内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经过十几年改革, 课程宗旨和课程目标都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课程宗旨从教书向育人转变, 课程目标由从过去特别要注意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 特别要注意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转向了指向学科育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版, 以下简称 "课标2023" ), 界定的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由五个要素构成, 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这五个要素共同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影响。但是,, 这一目标未能脱离学科本位的思路, 各要素如何协同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出现影响依然不会清晰, "课标2023" 也未能提供详细且可操作的开展途径。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版) 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核心素养研究的新研究成果, 结合我们国内课程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重新优化整合了原有的课程目标, 提出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这一目标中, 语言能力的发展带动并渗透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而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以往提出的 "双基" 目标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取得, 小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后面提出根据"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的“三维 "目标虽然增多了 "过程与方式" 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两个维度, 但是在实质上教学中, 时常只见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比如在英语教学和评价中, 特别要注意关注的也还是是语法知识、词汇量和听说读写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很难有机融入教学和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超越了 "双基" 和 "三维", 强调的是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的教育, 形成的是整合的、跨学科的、可沉淀的、可迁移的综合素养, 融合了认识和了解性素养和非认识和了解性素养, 可伴随学生一生, 终身受益。核心素养既可处理"双基"的偏向问题, 也可以强化 "三维"目标的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和可达成性等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