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科有哪些重要特征,比较教育学是什么意思啊

理想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科有什么重要特点?
一、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一样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
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织建设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请来常任公务人员担负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法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可以提出一定程度上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新的方式培训师资;发行各自不同的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式的精髓》(1812)。
奉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式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例子;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
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 pattern):相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 state):涵盖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 pattern):涵盖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式上的特点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讲解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少严谨的科学方式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式上的特点是原因分析,目前这个时候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启动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获取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式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3、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起到目前是比较教育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式上的特点是综合研究表目前以下:
A、研究规模快速扩大
B、研究方式和观点各种多样
C、研究成果非常多增多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学界的瞩目,对各国政府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开展,出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透彻的影响,其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比较教育的研究,正处在一步一步深入的过程之中。
五、比较教育的作用:
(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引导工作的理解。
(2)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吸取外国教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
(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4)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比较教育学是什么意思?
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式,综合利用相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现目前世界不一样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按照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详细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好作用,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比较教育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对什么是比较教育,说法不一,大多数比较教育学者觉得,应该从各国实质上出发,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国际性教育问题,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构思现实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