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机制?有很多药学职称考生都比较感兴趣,为了帮助大家及时巩固,华宇考试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药物 | 特点 | 作用机制 |
阿昔洛韦 | 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抗DNA病毒药物,是目前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药物之一。HSV感染的首选药 | 在感染细胞内被HSV的胸苷激酶及宿主细胞的激酶磷酸化,生成阿昔洛韦三磷酸,可以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也可掺入病毒DNA中,使DNA合成受阻 |
更昔洛韦 | 对HSV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而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昔洛韦 | 进入感染细胞内首先被激活为更昔洛韦三磷酸,后者与鸟苷三磷酸(GTP)竞争相应的酶,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
碘苷 | 对RNA病毒无效。本品全身应用对宿主有严重毒性反应,故仅局部外用治疗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 | 经体内磷酸化后,与去氧尿嘧啶核苷酸竞争磷酸化酶和DNA多聚酶,抑制病毒DNA的合成,也取代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病毒DNA,从而干扰病毒DNA的复制 |
齐多夫定 | 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及重症艾滋病相关症候群 | 经宿主细胞酶的作用,转化为齐多夫定三磷酸,以假底物的形式竞争性抑制RNA反转录酶,并掺入到正在合成过程中的单链DNA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伸 |
拉米夫定 | 对HIV包括对齐多夫定耐药的HIV以及乙肝病毒(HBV)均有抗病毒作用 | 作用机制同齐多夫定 |
金刚烷胺 | 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对乙型流感则无效 | 能选择性作用于包膜蛋白M2,阻断该蛋白的通道功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还能干扰病毒进入细胞,阻止病毒脱壳及其核酸的释出,也可改变血凝素的构型而抑制病毒装配 |
利巴韦林 | 抗病毒谱较广,但对宿主细胞核酸合成也有一定作用,因此选择性不强 | 作用机制与进入细胞内磷酸化,竞争性地抑制病毒的三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有关 |
干扰素 | 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也用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HIV患者的卡波济肉瘤。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 通过诱导机体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酶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
患者,男性,36岁。有吸毒史,化验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102个/μl,HIV(+),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
(1)对于该患者应给予的药物是
A.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
B. 拉米夫定+阿巴卡韦+克拉霉素
C. 阿巴卡韦+干扰素+金刚烷胺
D.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利福平
E. 齐多夫定+阿巴卡韦+阿糖胞苷
(2)如果用药过程中又与阿昔洛韦合用,可产生
A. 严重嗜睡
B. 严重骨髓抑制
C. 严重肝损害
D. 严重呕吐
E. 严重粒细胞减少
(1)A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