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字的繁体字。
niè
I
聂
(1) (会意。 从三耳。 本义: 附耳小语)
(2) 同本义 [whisper]
聂, 附耳私小语也。 -《说文》
乃效女儿咕嗫私语。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 又如: 聂许(附耳私语); 聂聂(轻小, 轻虚平和的样子)
(4) 假借为"摄"。 握持 [hold]
为人两手聂其耳。 -《山海经·海外北经·聂耳国》
II
聂
(1) 古代地名 [Nie town]。 在今山东聊城县东北
(2) 姓
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 -《战国策·魏策》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能带着新手工作。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觉得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1
烽火戏诸侯
在西星期六和星期天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没有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产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开展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可以再听命于周王,一部分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达夺权之心。
4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出现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出现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
一鸣惊人
古人传说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觉得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己觉得是天下无敌。赵奢觉得他是纸上谈兵不了解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可以,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后面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认为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发布命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可以斩杀王妃,孙武也还是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基本上全军覆没。
11
胡服骑射
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
窃符救赵
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发布命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以此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
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大家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
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
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己从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一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
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很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既然如此那,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觉得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则故事是韩非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条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请不要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从而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
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情况,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情况,就是目前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
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后面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目前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
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实际上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
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经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
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了解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从而为坚守信约的典故,非常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21
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以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与决战,他觉得就算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以固守无虞。
后世经常会用到“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个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外一个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22
甘拜下风
出自《左传 僖公十五年》。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秦穆公劝说道:“二三子何其担忧也!寡人准备请晋君去我秦国,岂敢太过分呢(这是表面上慰藉晋国大夫等人,)?”
晋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其实晋大夫这番话是与秦穆公约誓,期望他说了话要算数。
“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期望你不要食言。“拜下风”原是谦恭卑怯的举止,后渐渐又演化成“甘拜下风”的成语,用为甘居下方罗列出来的的自谦词。
23
背城借一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时,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背城借一“。
鲁、卫两军主将,都劝告却克与齐停战求和,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署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24
班荆道故
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
恰在这时,公孙归生也会要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来说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25
苌弘化碧
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苌弘曾帮过范氏,晋卿赵鞅针对这个问题声讨他,晋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
苌弘死于蜀,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鲜血化碧一说。
26
悬梁刺股
出自《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游说秦王,上书上次,秦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好。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夜以继日的努力攻读。夜里读书至困欲睡时,就用锥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起来,继续学习。
这样的勤苦自强的精神,历来被人称颂,成为旧时劝学的典型事例。后世常以“刺股”用为勤苦读书、奋发自强的典故。
27
操刀伤锦
出自《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一个小臣尹何,担任私有领地的邑大夫的官职。因为郑子产是他晚年举荐而执政的,可能觉得提拔尹何,子产不会反对。郑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坏,才是用人稳妥的办法。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子产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锦不使人学制“作比,阐明不可本末倒置。以今天的眼光看,学而后作虽无可厚非,但干中求学,干也是学,也是不可以偏的。后人“操刀”“伤锦”合二为一,用来比喻才薄力单,很难预胜任。
28
楚幕有乌
出自《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国得到其他诸侯国家的援救,迫使楚军连夜撤退。楚军为了防止郑军及诸侯国援军的援救,军队于夜间悄悄撤走,却留下了空空的营幕作为掩护。
军幕空虚,故此,乌鸦才栖止在上面,郑国人由此判断出楚军营内的虚实,才停止了向桐丘奔逃。后来用这个典故,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29
丁公凿井
出自《吕氏春秋 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故此,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认为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用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后来就从而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30
大义灭亲
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为这个原因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31
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 天运》。越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很漂亮,不管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美丽动人的。
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疼痛起来,疼得紧皱眉头,便不了解不觉地用手按着胸口处,咧着嘴似笑非笑的。东施看见西施皱着眉头,认为样子十分好看。于是,就照样模仿起来。
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莫名其妙的多看了她两眼,丑姑娘东施却以为人家喜欢上她了,于是她更紧皱眉头咧开大嘴强笑,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后以“东施效颦”来比喻“丑拙”漫无目的机械地效仿“美巧”,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
32
呆若木鸡
出自《庄子 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派人反复催促,纪渻子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为这个原因,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庄子用这个故事,原义是指为了说明有部分事情没有必要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可以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标。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33
盗憎主人
出自《左传 成公十五年》。春秋时,晋伯宗为人正直,在朝常直言不讳,妻子常劝他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来伯宗果然因为结怨过多而被杀。
“盗憎主人”是说盗贼憎恨被他盗窃、抢劫的主人,后来就比喻坏人怨恨正直的人,无道恨有道,恶恨善,丑恨美,坏人恨好人。
34
得鱼忘筌
出自《庄子 外物》。庄子说:“筌故此,能捕到鱼是因为得鱼而忘筌。”后世用“得鱼忘筌”比喻办事情但凡是达到了目标,便把赖以达到目标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35
断织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被后世誉为“亚圣”,他之故此,可以获取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相关。孟子年幼时,他的母亲很注重对他的教育。有一次,孟子因为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清楚后,很生气,当即拿起剪刀,割断已经在织布的织线。
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后来就用“断织”为勉励努力求学,不可中道荒废的典故。除开这点,大家也用断织来表示贤妇劝学。
36
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览。弹起一首《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岸上子期叫绝不已,伯牙兴奋极了,此后二人成为至交知己。
37
高枕无忧
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是投奔田文的一个门客,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再三向田文提出丰厚的待遇,田文都满足了他。他后来担任了替田文向农民收租的任务,但是,他却将全部的契约,免去了农民的负担,为田文在国民中赢得了好的名声,而在田文受到齐王怀疑时,田文封地的民众争相迎接。
而冯谖在这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他通过让梁国重金聘用田文,以此使齐王害怕田文为梁国服务而使其国家强大,就命请田文为齐国相。于是田文在其后的十年间都在齐国为相。
38
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迁在文末的评述中说:“鄙谚曰:‘利令智昏。’长平一战以前,秦攻打韩,韩国的一些土地与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这一块地就是上党地区,韩国便把它割让给秦国,以求苟且。但是,上党的军民痛恨秦国,他们在冯亭的带着下要求向赵投降。
在赵国内部,有关是不是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一些人觉得,接受投降,肯定导致秦国的恼怒,到时候,秦理所当然大举来攻打,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
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且不费一兵一卒完全就能够得到,何乐而不为。赵国后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39
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 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当中,不厌诈伪。”春秋时期,齐国自齐桓公称霸后面,因为后继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个中华大地,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这时,楚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楚欲称霸一定要向北进,而晋又如何肯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3年。楚攻宋,宋虽然不失为一个二等强国,但也绝非是十七正盛的楚国的对手,宋向晋求救。
这时,晋国出了个公子重耳,他在王位的争夺中败下了阵来,无奈之余。晋国并没有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
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让秦齐皆助晋国。这个时候,楚成王见局势对己不利,便发布命令撤退。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战,于是带着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时,一部分小国却依然不会礼遇他,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他
楚王问重耳,假设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当中出现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于这个时候),再与您交战。
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能够有一个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肯定是出自于毛泽东,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标,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后,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战争的过程就没有必要讲了,各位考生都了解。楚国各方面都不如,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但也不可以用“惨”字来形容楚国,毕竟楚军主力还在,并没有太多的伤及筋骨。
这一战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没有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这里不短的一个时期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兵不厌诈”近乎完美的表目前了整个大战途中,这也是晋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诈”的完美忠实的执行者,秦楚等国经常是其玩弄的对象,比如赵盾先迎秦军,以立襄公弟,后反悔,不迎接不说,反到是派并攻打护送的秦军。
晋后面,秦国人优良的学习传统得到了发挥,也在“诈”字下了很多功夫,例如和氏壁、骗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谓学带来一定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比不上前两位了,吃亏当然其实就是常说的不计其数了。
40
马首是瞻
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春秋时期,晋国作为中原大国,处于天下的政治中心和地理中心,其他大国如要称霸,一定要要过晋国这一关,反之,假设晋国要确立其霸主地位,也一定要击败其他的挑战者。
故此秦、楚都与晋国出现过多次的大规模战争,总结历次经验来说,各有胜负,任何一方都没有确立绝对的优势。
在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时,晋国率领着其鲁、齐、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郑等附庸国向秦国发动进攻,并且一路打到了咸阳的附近。
秦军的顽强的拒绝求和,并在泾水上下毒,联军伤亡很多。联军统帅荀偃于是发布命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就是说:“鸡鸣套车,填塞水井,铲平土灶,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前进”。
但是,联军并非团结一气,各国军队只是拼凑起来的,依然不会齐心。栾黡第一就违抗命令,带着下军回国了。荀偃没有办法,也就只好发布命令诸侯军队都撤离了秦国。
总结历次经验来说,荀偃大有破釜沉舟,团结完全一样,共同对秦军发动致命一击的决心,无奈,诸侯军队各怀鬼胎,哪能根据他的意思去办,失败是肯定的结果了。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的时候,见日。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了解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可以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从而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3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时常伴有,而伯乐不时常伴有。故虽然也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当中,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了解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然也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了解马也。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带来一定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了解。至舍,四支僵劲不可以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了解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没有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什么时候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当中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当中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了解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了解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可以。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可以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当中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时常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大多是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这个时候,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3 隆中对 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可以守,此殆天故此,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了解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24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要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要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带来一定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故此,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故此,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当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故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了解所言。
三个耳字叠一起认什么字? 聂字的繁体字。 niè I 聂 (1) (会意。 从三耳。 本义: 附耳小语) (2) 同本义 [whisper] 聂, 附耳私小语也。 -《说文》 乃效女儿咕嗫私语。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 又如: 聂许(附耳私语); 聂聂(轻小,...
2022-11-29
2023沈阳中学排名? 沈阳高中学校排名 新排名 1.沈阳市134中学 2.沈阳市第120中学 3.阳市第一中学(沈阳一中) 4.沈阳市杏坛中学北校区(原173中学) 5.阳市中山私立学校 6.沈阳市外国语学校 7.阳市第三十八中学 8.辽宁实验中...
2022-11-29
汕头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取规则? (一)本市户籍学员 1.凡应届初中毕业生,属本市常住户籍者(以下简称“户籍生”),都可以报名。 2.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也可以报名。 (二)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孩子...
2022-11-29
西安高新二中和三中哪个好? 西安高新二中和三中都一样的,都是属于高新区教育管辖之内的同一个部门。高新区近二十年来在教育上狠抓师治力量,教学质量优良,给国家造就了一批一批的高学历,高学识,的优等人材。近十几...
2022-11-29
菁才中学的菁字怎么读? 菁 读jīng【释义】[菁华](#jīnghuá)精华,事的纯粹、美好的部分。 平遥和诚中学学费怎么收? 6160元马上到菁才中学交,领取入学公告书。 2023衢州三中录取成绩分数线是多少?559能上吗? ...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