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光学公式有哪些,光学对比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三物理光学公式有什么?
中物理中光学是教学模块中的一个部分,她设置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只是一部分基础性的,简单的知识,考察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作图的方法来考察是没有有关的计算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物距和焦距当中的距离关系也只是定性分析,故此,光学中是没有详细的计算公式的。
光学对比度计算公式?
光学对比度与X线对比度的关系式为:K=γ·lgKx(K:光学对比度,γ:胶片的γ值,Kx:X线对比度)。
或者
光学对比度的计算式是
A.D=LGI/I
B.K=D1-D2
C.K=RLGKX
D:S=H/K E.R=1/2D
对比度定义是:在暗室中,白色画面(亮时)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画面(暗时)下的亮度。更精准地说,对比度就是把白色信号在百分之100和0%的饱和度相减,再除以用Lux(光照度,即勒克斯,每平方米的流明值)为计量单位下0%的白色值(0%的白色信号其实就是黑色),所得到的数值。对比度是黑与白亮度单位的相除值。因为这个原因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对比度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合理的亮度值下,对比度越高,其所能显示的色彩层次越丰富。
光学分析法公式?
两种方式:
一是:
1、配制香兰素的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取其适量按显色要求配制成浓度由低到高、等体积的一个标准系列(大多数情况下要求5个以上,涵盖背景空白一个)
2、在你的温度条件、波长条件下测定每个标准的吸光度A. 3、绘制A-C工作曲线(纵坐标为A,横坐标为c)
. 4、将样品同上面说的显色方式配制,在你的温度条件、波长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Ax,在工作曲线上找到Ax对应的c就是这个样品的浓度cx. 二是:
1、配制香兰素的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取其适量按显色要求配制成与样品浓度相近的一个标准溶液,外加一个背景空白溶液. 2、在你的温度条件、波长条件下测定标准的吸光度A. 3、通过公式A=Kbc,可计算出 K=A/(bc),假设c的单位是摩尔浓度(mol/L),b的单位是厘米(cm),K就是摩尔吸光系数. 4、将样品同上面说的显色方式配制,在你的温度条件、波长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Ax,通过公式Ax=Kbcx,代入K计算公式,cx=Ax/(Kb) =(Ax c)/A 得到样品的浓度cx. 第一种方式好于第二种方式,误差小一部分. 相关详情可查阅 分析化学 分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出瞳距离计算公式?
出瞳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p=D/M
这当中p代表出瞳直径,D代表物镜口径,M代表放大倍数
人的瞳孔在白天大概为3毫米,夜晚大可达7毫米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多,瞳孔的大直径会渐渐变小。30岁左右时为6毫米,40岁以上大多数情况下唯有4.5~5毫米。但是,也会因人而异!在用光学器材观察时,目镜汇聚光线形成的亮斑将投射到瞳孔上,因为这个原因,越大的出瞳直径,给人感觉成像的亮度也越大。但大于瞳孔直径的出瞳直径是没有意义的。
出瞳距离是可以看清整个视场时,眼睛与目镜的后一片镜片当中的距离。它和放大倍率、镜片数量、物镜焦距视场大小、目镜的结构和焦距相关。出瞳距离是设计望远镜时确定的数值。出瞳距离小于8毫米时,观测的舒适感变差。戴眼镜的朋友尽可能选择14毫米至20毫米的长出瞳距离的镜子。
中文名
出瞳距离
外文名
distance of exit pupil
一般长度
6mm
学科
光学
计算公式
出瞳距=镜长*目焦/(镜长+目焦)
distance of exit pupil 自光学系统后一面顶点到出瞳平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在望远镜和显微镜等目视光学仪器中,人眼的瞳孔一定要与出瞳重合才可以看到整个视场,为了不要眼睫毛与系统后一面相碰而妨碍观察,出瞳距离不可以小于一定的数值。实验室仪器或大多数情况下的普通仪器,要求少的出瞳距离约为6mm;军用光学仪器中,考虑到加眼罩和带防毒面具,出瞳距离较长,大多数情况下为20mm左右。
出瞳直径就是影像通过望远镜在目镜后形成的光斑大小 这也是望远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了望远镜所能达到的成像亮度,大多数情况下来说出瞳在 2.5毫米到4毫米当中的望远镜,比较合适日间使用,4毫米到7毫米当中的望远镜,日间和低照度环境仍然可以观测,而2.5毫米以下的望远镜,就算白天,成像亮度也很低,而且,和人眼瞳孔对齐困难,观测的舒适性很差。
出瞳的简单计算公式是 物镜直径/倍数=出瞳直径。这也是望远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了望远镜所能达到的成像亮度,大多数情况下来说出瞳在 2.5毫米到4毫米当中的望远镜,比较合适日间使用,4毫米到7毫米当中的望远镜,日间和低照度环境仍然可以观测,而2.5毫米以下的望远镜,就算白天,成像亮度也很低,而且,和人眼瞳孔对齐困难,观测的舒适性很差。出瞳的简单计算公式是 物镜直径/倍数=出瞳直径。例如,BOSMA7X50双筒望远镜,出瞳直径=50/7=7.14 毫米。出瞳距离是指能看清整个视场时眼睛离目镜的远距离 这也是望远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假设出瞳距离太短,则眼睛一定要贴合目镜才可以看见整个视场,眼睛会很累,而假设出瞳距离过长且目镜罩太短,则观测时容易产生黑影。长出瞳距离的望远镜合适戴眼睛的人使用。
光学合像水平计算公式?
将合象水平仪按置在被检验件的工作表面上,因为被检验面的倾斜而导致两气泡象的不重合,则转动度盘,一直到两气泡象重合为止,这个时候就可以得出读数。 被检验件的实质上倾斜度,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实质上倾斜度 = 刻度值×支点距离×刻度盘读数 比如: 刻度盘读数为5格, 对这一种合象水平仪来说,刻度值和支点距离都为定值。 即: 刻度值为0.001mm/m 支点距离为165mm 则:实质上倾斜度=0.001/1000×165mm×5=0.00825mm
光学na值怎么算?
计算公式是n=N/NA。n是指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约为0。012kg ¹²C所含碳原子的个数,为6。02214076×10²³。它是把一定数目标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像方焦距计算公式?
通过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计算焦距:1/f=1/u+1/v 。(f是焦距,u是物距,v是相距)对在空气中厚度为d,曲率半径为R1和R2的透镜,有效焦距为:1/f=(n-1)[1/R₁-1/R₂+(n-1)d/nR₁R₂]
这个方向n是透镜材料的折射率,数值1/f就是这个透镜的光学倍率,f是焦距,已知折射率n、曲率半径R就可按照公式得出焦距f。
扩展资料:
焦距衍伸的概念:
1、变焦:拍摄时针对焦点和焦距的对应调整。
2、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拍摄物位于焦距内(in focus),成像清晰。
3、失焦(out of focus):被拍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4、选焦:选择景深中的某一个方面清晰对焦,其他方面成像模糊(失焦)。
5、跟焦(follow focus):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
6、拉焦(rack focus或focus pull):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
光学公式中a的意思?
光强度的计算公式是I=Nhv/At,用I表示光学中的光强,v表示光的频率,A为照射区域面积,N为时间间隔t内照到A上的光子总数。日照间距系数是按照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需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的条件。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日照间距系数=D / 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 x 日照间距系数。
式中: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实质上应用中,常将D换算成其与H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以方便按照不一样建筑高度算出一样地区、一样条件下的建筑日照间距。

>>二级建造师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