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有以下重要点:表达的准确性。这里说的寡淡,稚嫩,造作,矫饰……实质都是一种文字、主观意念及客观事物三者间不一样程度的偏离错位,如同唱歌走音。
为什么会走音?
一,气息控制不好。对应写作,就是运字能力问题。需多看,多练,这里说的耳熟能详并且能熟练的掌握该技巧。若想迅速找到诀窍,我觉得白景往 (答案已删,勿再私问)总结得精辟,已经抽丝剥茧,精华喂嘴边了。哪些答案中,可行性高,行文本身也做了很好的示范。此外答主所推崇之风格(即文章下笔讲究韵律,节奏,留白,意趣,生动)是典型的传统中国画式审美,主流、健康,跟着走,大方向不会错。纵观历史各位考生特别民国时期以文采著称者(汪曾祺,沈从文,鲁迅兄弟,张爱玲),确是既然如此那,回事-照猫画虎练起来,不谈风骨神韵、格局内涵,样子先有了三分。
这只是教你怎么“运气”,前提是,你得有“气”。
-故此,走音的第二大因素:“气”不够用。什么是“气”,就是词汇量。哲学界有一句话叫作“语言创造了世界。” 我觉得需要有这样一层注解: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由他所认识和掌握并熟悉的语言词汇量决定。譬如,你不认识洋槐,桂花,香樟,法桐,刺桐,榆钱,白杨,红柳,冷杉……那你的世界里就唯有“树”;你不曾仔细研究过茫然,失落,伤感,挫败,忧悒,酸楚,悲怆,苦涩,痛楚,绝望,枯槁……,你有的就只是“不舒服”,“难过”;你不曾细辨过绯红,鲜红,水红,猩红,血红,残红……面对它们,只可以说:“,好红好红。”-词汇的匮乏是一种精神匮乏,也是写作上的文章造诣不出众的根本。当一束光,一些情愫,一幅画面投射到心上,等着集中成像开花结果时,大脑在词库里搜索不到准确的表达,只可以就近替补,找大词、偏词-出来的东西就干瘪、不生动,读者也得不到惊喜、共鸣。
提升写作上的文章造诣,重点在运字,前提在于词汇。唯有非常丰沛的词汇,才可以支撑得起技巧,经得起运。
好的词汇从哪里来?来自名家,平日,个人再创造。
我们把前两者叫做“现有词汇”,约定俗成,广为使用(或只被部分写作上的文章造诣好的人在用)。从目前起,重新收集。经典好文,平日交谈,都是渠道。对比孩童母语习得期,这是一个重新认识世界、丰富语言体系、累积素材题材的好机会。
后者呢?我们叫“自创词汇”。“长椭圆脸”属于现有词汇,“枣核脸”“拖把脸”属于自创词汇。“现有词汇”用得好,能满足平日基本规范的表达,文章从“路人”变“美女”,“自创”词汇用得好,则文字变“活”,有形有味有脾气,美女变女神。
“自创词汇”是一种个人微创作,从字到词的搭配再造,本身是一种单位小、成本低、易模仿、显效快的“练笔”。练习“自造词”,不仅扩大词汇量,还能在反复“造词”途中,渐渐摸索到一种“搭配”的感觉。即“运字”感觉。
词汇量储备到相对的程度,我们启动“造句,成章”。主谓宾定状补不说了,长短句怎么切,声色气味怎么加,节奏怎么定,韵律怎么调?-看其他答案。写完了,缝一缝,补一补,缝什么补什么?词汇库里找!没有找到咋办,应该如何处理,形非神同的早就储备了一大把,拿来替代。
--下面提一个储备词汇的方式。
1、笔记本一个,笔一支(手机备忘录APP日记本也行)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经典佳文、平日杂话,七姑八姨、三教九流……随时随地,收集“好词”“妙词”3、脑洞常开,举一反三4、分门别类,定期整理(大类就可以,过细加重记忆负担)
如:有人写一个人“猪脸”,你可以建一个“脸”谱:猪脸,山羊脸,驴脸,马脸,蛇脸,羊驼脸,梅花脸,枣核脸,鸭蛋脸,……下次写人,不可以再是“他长着一张长方形的脸”,而是“他生着一张马脸”
如:有人写“碎牛肉色”的旗袍,你可建一个“色谱”:猪腰紫,豌豆绿,雏鸭黄,蟹壳青,醋黑,火腿红……写到一个奇装异服的女孩不可以再是“她穿着粉红色丝袜,黄色包包,紫色长裙,别着绿色发夹……哦,五颜六色的装扮。”而是“猪腰色的纱裙下露出两截火腿,屁股上一只巨卵状的鹅黄漆皮挎包,发辫上两根豌豆绿夹子……哦,一块行走的披萨。”(有人说喜欢这句,那你记,下次看到乞丐,你就有了“行走的鸡毛掸”,瘦子,就有了“行走的牙签”,美女,就有了“一瓶行走的香水”,“一枝行走的君子兰”)
如:看到“七情六欲”,哪七情?哪六欲?各自能不能找出三个以上的同义词?查字典,记下来。-古往今来,人类可能的情感,恐怕逃不脱这半页纸了。
如:一个迂懦的教授,有一双“丫鬟的眼睛”。嗯,有点意思,下次没有必要苦苦思索“他因饱受压迫……软弱被动……”,只要能一句“丫鬟的眼睛”,就够了。
-什么?太多记不完?不会!第一天,你是一粒一粒记,记的是词……第十天,第二十天,已是一坨一坨,一捆一捆,记的是一种遣词造句的思维方法……
此外须注意:1,这里的“词汇”既涵盖日月山川等自然万物,也涵盖摸爬滚打瞪瞟睥睨等行为动作,既涵盖听得到的叽叽喳喳咯咯滴滴,也涵盖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概念。2,从语法讲,他们是“词汇”;跳出语法,他们就是“事物”是题材也是思想。3,累积词汇,不是为了让文章强势恢宏,更不可“堆砌炫耀”,而是从语言入手,激活我们的感知,通过完善语言来完善思想,搭建起文字、主、客观 (我,世界,文字)三者联系,使我们“眼带来一定触,必带来一定想,心带来一定想,必有文应,文既出,必准狠”。4,腹中“弱水三千”,耗费时长只取一瓢,尽量是准确的那一瓢
------说下其他哪些提高写作上的文章造诣的建议
有关“模仿”。针对初学者,基础词句模仿,可以。笼统模仿不可取,难度大。模仿谁?哪一篇哪一段?模仿口吻?韵味?观点?如何模仿?详细步骤?-狮子吃天,无从下口。
有关“长短句”个人审美倾向长短句搭配。能耐不够时先从短句学起,易学。有一定感觉,再练长句,长短结合,“长驱千里,忽而收缰”。不会长句只写短句至少也是小家碧玉,活奔乱跳;没学会短句却通篇恶俗臃肿的长句是真惹人厌。
有关“阅历体验”。
这是战地、军旅作家的重点,不是大多数情况下只想提升写作上的文章造诣人的重点。“经验”就是生活,生活,谁都不缺。写不出,写不准,写不美,不是缺少经验,而是语言匮乏,客观事物“入眼”,语库中没有精准的对照物;意念情绪想表达,没有精准的对照物可供输出。
写作上的文章造诣好坏,不在题材宏大惊奇,而在于,对平凡、简单的事物,能挖掘刻画到什么程度。
好写作上的文章造诣若能配上好的立意,就是好文章。
故此,-还是从基础做起,收集储备,观察对照,补充归类,思考内化,写,写出来慢慢加工。
后,据我观察,越是多情的人,越能写出细腻的文。一个路过树叶便爱上树叶,路过海棠便爱上蜜蜂的人,写文应该不会太差。
尝试让自己多情起来吧。
相关推荐:
如何提升写作上的文章造诣? 答案有以下重要点:表达的准确性。这里说的寡淡,稚嫩,造作,矫饰……实质都是一种文字、主观意念及客观事物三者间不一样程度的偏离错位,如同唱歌走音。 为什么会走音? 一,气息控制不好...
2022-09-30
甘肃高中毕业考试录取状态哪里可以查? 1、甘肃高中毕业考试电子档案运行状态可以到甘肃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 2、 高中毕业考试录取工作从7月初启动,高中毕业考试录取要根据批次顺序依次进行,第一早一点批、本...
2022-09-30
华中农业大学的投档原则? 按照华中农业大学 普通本科招生简章,该校的投档原则是:投档时,对教育部和每个省份份教育主管该项目的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中毕业考试加分项目,认可学员高一项加分且高不能超出20分;...
2022-09-30
西南大学 早一点批成绩分数线?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是一所公办综合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南大学早一点批在天津和内蒙古录取成绩分数线为: 1.天津 综合类早一点批A段(专业组...
2022-09-30
湖南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吗? 根据全国第四次本科评估的结果来看: 理论经济学 明显华中科技大学比湖南大学很好。华中科技大学B+,湖南大学B-,其实差别其实就已经非常小。 应用经济学: 从上看出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差别...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