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筑招贤台,亦称黄金台。这是古代帝王招贤纳士的一种经常会用到手段。与黄金台相关的著名的莫过于燕昭王求贤的故事。公元前315年,燕国被齐国攻破,燕昭王继位后,采纳大臣郭隗的建议:“请先自隗始”。燕昭王即为其筑宫室而敬之如师,培养礼贤样板,置千金于台,卑身厚币延请天下士。各方有识之士问询而来,形成“士争趋燕”的局面,后使燕国越来越强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诚如一首唐诗所咏:“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
2.出招贤榜,亦称求贤令。两汉是我们国内历史上人才聘用招录的黄金时代。汉高祖曾公布“招贤诏令”遍于天下,还规定但凡发现人才,当地郡守都要亲自勉励,驾车送至京城,假设不这样做,就要受免职处分。这不啻为一次全国性的招聘人才动员令。
汉代的招聘制度还具有哪些特点:一是按州县定名额,与地方官的举荐连在一起。二是针对招聘精通某方面学问、技艺的人才。三是会特为办某一件事而招聘。四是招聘来的人假设不合格,可以罢免、斥退。五是各级官员都拥有招聘人才的权利,各诸侯王也可以自行招聘人才。
3.荐举。历史上不少朝代都实行过荐举人才的方式。有才不荐,朝廷治罪。春秋时,施伯向鲁庄公推荐曹判,长勺一战大败齐军。汉武帝下荐贤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明初,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杨士奇,一生以荐贤为己任。
4.实地察访,隐处求才。隐士是我们国内封建社会的特有的情况,刘备“三顾茅庐”访诸葛亮,已是尽人皆知的求贤美谈。朱元璋亦发布命令分行十道旁求隐逸之才,使明初“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计其数”。明朝左光斗风雪之夜私访,发现了民族英雄史可法。
除开这点古代进行人才聘用招录时,还有一部分至今都值得我们借鉴的政策,例如不之前过为过,为国举才,不计私仇;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不问其出身本末;勿限年龄,毋拘资格;不限国籍等。
不是的,近义词:雇用,可以延伸造句:2. 这个学校已经在招聘教师。
3. 哥哥达到了一家公司的招聘条件。
4. 本次招聘教师的条件很严格。
招聘的近义词 :雇用、请来、任用。招聘,汉语词汇。拼音:zhāo pìn基本就算:是用公告信息的方法让人应聘,招徕请来。出自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具体解释:招徕请来。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庄王 ﹞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夜不懈。”
《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书·前废帝纪》:“可甄访郡国,招聘闾部。”
宋 文天祥 《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自此名师端友,招聘仍年。”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们局里招聘很多工程师、副工程师。”
1、师爷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军政大员办理各种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取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
2、衙役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
3、私塾先生
古代中国,儿童启蒙阶段的教育多由遍及民间的私塾来担负。私塾的教师即塾师,俗称私塾先生或先生。担任私塾先生的主要是科举落第的秀才,其次是未中秀才的童生(儒童),除开这点还有少量其他情况。
4、道士
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这当中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阳、方士、黄冠、先生、希夷等,尊称为道长。女性曰“坤道”,又称女冠。
5、和尚
和尚,古代西域语言的音译,源头是梵语,本义为“师长”是对“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之尊称,但从古至今在中国还有日本等地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
士兵、教书先生,郎中、官府小衙役、当铺、商贾、豪绅、农夫……
第一可能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科举制,学员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参与层层选拔,后金榜题名。从隋朝启动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02
还有就是自荐,在没有就像科举制以前,不少人是自荐去某一个位置的,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完全就能够坐好。毛遂自荐一样。

03
与自荐相对的就是他人推荐了,实际上没有科举制以前领导者大多数都是通过一部分大臣的推荐来利用人才的。

04
还有一种就是领导者实地察访,隐处求才。历代均有贤君实地考察、隐处求贤的实例。如曹操一向重视通过调查访问取得人才

“召试”是宋代一种特殊面试,属于科举考试的补充。
各朝代带来一定不一样,整体来说,古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地方考试,合格者被推举参与上级考试,因而被称作“举人”)、会试(中央政府礼部主持的考试,也叫省试,合格者“贡士于天子”,意思是将优秀的人材奉献给皇帝,因而被称作“贡士”)、殿试(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取为“进士”)。
以上考试大多数情况下为三年期。其间,遇有急需人才的情况,皇帝就可以发布命令将社会上一部分优异的人才特别召来面试,合格者直接任职,不用“出身”。因为这样的情况属于“皇帝直接召来面试”的,因为这个原因称为“召试”。
“聘”读音:【pìn】 ;
2.
【动词】(1) (形声。从耳,从甹( pīng),甹亦声。“甹”字从由从丂。“由”意为“滑行”、“过渡”;“丂”意为“磨难”、“折磨”。“由”与“丂”联合起来表示“过渡期的考验”。
3.
故“甹”义为“过渡期的考验”、“正式任职前的考验”。“耳”与“甹”联合起来表示“我问你听”、“录用者提出种种难于回答的问题,拟被录用者则洗耳恭听”、“任职前带有刁难、拷问性质的访谈”,本义:任职录用前的拷问性访谈)。
1.
历史出处:
聘,访也。-《说文》
聘,问也。-《尔雅》
靡使归聘。-《诗·小雅·采薇》
季冬聘王梦。-《周礼·占梦》
聘申叔于 陈蔡兮。-《后汉书·冯衍传》
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礼记·曲礼》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大行人》
2.
又如:聘弓(古代聘问时持用之弓);聘贡(聘问朝贡);聘享(聘问献纳);聘使(奉命聘问)
3.
请来。如:礼聘(用尊敬的方法请来);招聘(用广告的方法请来);聘君(就是以币帛或重金请来而来的聘士、征士);聘召(以礼征召贤能);聘纳(以礼娶亲);聘币(聘人或订婚所订的礼物)
4.
旧时称订婚、迎娶之礼,聘则为妻。-《礼记·内则》
5.
又如:聘定(犹婚约)
6.
通“娉”。女子订婚或出嫁,声伯之母不聘。-《左传·成公十一年》
聘,访也。
-《说文》聘,问也。
-《尔雅》 古文中聘大多数情况下是访的意思。
以上就是本文古代把招工的叫什么,应聘和招聘是一个意思吗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gongwuyuan/202308012003910.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贵州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skzhaokaogg/guizho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古代把招工的叫什么,应聘和招聘是一个意思吗和贵州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古代把招工的叫什么,应聘和招聘是一个意思吗和古代的应聘叫做什么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古代把招工的叫什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
2023-08-01
本文主要针对档案局是干什么的,档案局与档案馆区别在哪和亳州市档案局在什么位置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档案局是干什么的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
2023-07-31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编考试时间2023内蒙古,扬州事业编制2023考试时间表和事业单位申论考试时间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事业编考试时间2023内蒙古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
2023-07-31
本文主要针对求问考过面试的同学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初中,教师资格证面试抽到的题是怎样的和国考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求问考过面试的同学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初中有一个...
2023-07-30
本文主要针对乡镇公务员的申论一般能考多少,乡镇公务员申论考什么卷和申论基层公务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乡镇公务员的申论一般能考多少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