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弓的特点,孔子弟子仲弓

仲弓的特点?
孔门弟子仲弓是一位久被忽视的大儒,通过对上博竹书《仲弓》的分析,可以更真切地认识仲弓之儒的政治思想与德刑观念。而这与《苟子》中所推尊的子弓正符合合。仲弓之儒肯定是苟子一派的学术渊源所自。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综合考察,孔门弟子仲弓及仲弓之儒的思想特点及学术史地位渐渐隐藏在整体中,却又能一眼看出来出来。
我们通过对传世文献如《论语》《孔子家语》和简帛文献如上博楚竹书《仲弓》等的综合分析考察,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仲弓是一位被儒学史忽视的大儒,他在先秦儒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仅是孔门之中地位卓绝,而且,还开创了仲弓之儒,并影响了后世的苟子一派。
换句话说,在韩非子这里说的“八儒”之外,我们还应该格外重视“仲弓之儒”,并重视“仲弓之儒”与“苟氏之儒”的思想学术关联。本篇文章试就此予以申论,期望可以在前贤时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厘清这当中哪些尚待处理的问题,逐步递次推动先秦儒学史的研究。
上博简《仲弓》所见仲弓之儒及其思想特点传世文献中有关仲弓这位孔门重要弟子的资料依然不会多,惟有《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书中的几则资料可资探讨。不过,从《论语》中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仲弓名列孔门“四科”之德行科,与颜子、闵子骞并称,特别是孔子曾经赞誉其“雍也可以使南面”,这是极高的赞扬之辞,可见,仲弓不仅仅只有德行,且有治世之才。
《家语·刑政》篇和《孔丛子·论刑》篇都记有仲弓与孔子就刑政问题的对话,从中可以了解到仲弓之所关心及其所受孔子之教。
晚近问世的简帛文献有不少有关七十子的资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就有一篇相关仲弓的简文。上博简《仲弓》一篇,有自题“中弓”,共存28简,约520字,因为简文残损严重,不少珍贵信息已经没办法获知,不过,就是以现存简文来说,也足以与《论语》等相比勘,从中一窥仲弓之儒的思想特色。
冉雍,字仲弓,出生于菏泽市冉贤集。为孔子弟子,与冉耕、冉求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冉雍大的优点就是德贤兼备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以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压根没有的高评价。孔子临终时也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故此,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荀子也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放在同一队列进行比较,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可以死,地不可以埋,桀跖之世不可以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可以尽行,言不可以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还谨言慎行,擅长于反思
孔子经常赞许夸奖冉雍,甚至极尽溢美之词。然而,面对老师的赞许,其他弟子不以为然,觉得老师肯定夸大了,冉雍也不相信自己真如老师说的那般完美,他依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自满,反到是加倍反省自己,深恐辜负了孔子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