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后面产生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此外部分学者也因为这个原因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故将他归入汉朝的一些,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多数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汉朝
中国古代第二个大一统帝制王朝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后面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太宗、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中宗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室后裔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显宗、汉肃宗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穆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朝皇帝列表:汉太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东汉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东汉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1、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后,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一样。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成功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可以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2、吕后专权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逝.经过吕后和张良的辅佐,五月,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太后。
吕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早在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使用奸计将汉朝开国元勋韩信杀死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她看见儿子刘盈即位,认为有机可乘,渐露专权野心。
3、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这里说的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实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受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这之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获取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都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诸吕之乱的结束其实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产生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致使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尽量不出兵,维持和平,避免耗损国力。那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不允许郡国奉献奇珍异物。因为这个原因,国家的开支带来一定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以此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发布命令劝课农桑,按照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一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非常多铜钱多年不需要,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没办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还快速发展,产生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提高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单单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夯实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5、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出现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取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因为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90天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当中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夯实和加强。
谢邀。
汉朝三百年,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不少,现择其要者简述之:
西汉(前202年—8年),开国皇帝高祖刘邦,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1.刘邦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初期实行“无为而治”,承秦制设置郡县。同时,吸取教训,分封同姓及功臣为王侯。
2.“文景之治”: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景帝深感诸侯尾大不掉,决心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景帝命周亚夫等平定了叛乱,推出《推恩令》,继续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进一步夯实了皇权。
4.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充实帝国官僚队伍。
5.武帝改变汉初“和亲”的国策,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北部边患。
6.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开通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版图。
7.自武帝后面,开外戚辅政之先河。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启动走向衰败。
公元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1年)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为后汉。
1.刘秀定都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建立东汉,史称“光武中兴” 。
2.明帝、章帝在位这个时间段,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3.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4.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可以亲政,史称戚宦之争,
5.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朝政越来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
6.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自此朝廷大权旁落,军阀混战。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西汉和东汉,合称“两汉”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
强汉尤如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初生牛犊,生气勃勃;盛唐恰似人的青年时期,恢宏大气,如日中天。
大汉、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逾越的两座人流高度聚集。
汉朝(前206年—220年)是继秦朝后面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6帝,享国四百二十二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汉朝时期,不少人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其疆域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西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且文化的统一,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奉献。华夏族因为这个原因渐渐被称为“汉族”。
汉朝从盛到衰的四百多年里都拥有什么历史事件?有以下历史事件:
一、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二、郡国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样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一样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涵盖王国和侯国,这样的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先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法,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当中的对立,延续了很长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三、吕后称制
指西汉惠帝死后,吕后临朝执政。吕后名雉,山阳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高帝五年(前 202)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王的途中起过很大作用。刘邦生前嫌太子刘盈柔弱,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因为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果。刘邦死后,刘盈继位是为惠帝。吕后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胆怯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又毒死赵王如意,害死戚夫人,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执政八年。她继续推行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先后废除秦以来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减田租,奖励农耕,放宽对商人的限制等等。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吕后临朝称制后,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受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吕后病危时告诫诸吕部署应变,命吕禄领北军,吕产居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诸吕在吕后死后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等快速翦灭。西汉朝廷大权复归刘氏集团,代王刘恒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四、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中国西汉初期,吕后去世后,在朝的吕氏一党这里说的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实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五、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出现在公元前154年出现的一次叛乱,出现於中国西汉初期的汉景帝三年。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於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故此,兴兵导致之内乱,参加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故此,叫做“七国之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夯实了好的基础。
六、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七、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西汉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候代所出现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入透彻的影响。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夯实,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启动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於世。至今,不仅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省等不少人也还是以汉族人自居,海外华裔亦常称自己为汉人。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後世皆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八、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不要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具体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奉献,至今举世称道。
九、昭宣中兴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汉昭帝8岁即位,霍光辅政,还是和以前一样实行汉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宣帝刘询即位后,更努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昭宣中兴”或“西汉中兴”。
十、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出现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第二年,绿林山一带出现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十一、光武中兴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奉行的是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制度。古代把一个姓氏崛起以此建立国家的过程叫做“兴”,针对刘氏家族来讲,刘邦建立前汉的过程叫做“兴”,刘秀建立后汉的过程叫做“再兴”,即第二次兴起之意。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后面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故此,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后汉王朝的过程叫做刘氏江山的—“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后一次兴起。到了近代,“光武中兴”也成为了同文景、贞观、开皇等一样的一个“治世”的代名词。
十二、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那时采用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这个时间段成为汉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阶段。 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拥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
十三、凉州之乱
东汉末年出现的凉州之乱(184年至189年)是中国西部的凉州(约在今甘肃武威)一起羌人反对汉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们的汉朝叛军很快加入,意图从朝廷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此乱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是一系列致使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虽然相对未受到传统史家们的重视,此乱仍有着持久的重要意义,动摇了中央朝廷对西北的控制,为未来数百年胡人在这里建立政权夯实了基础。
十四、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这里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夯实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十五、王莽篡汉
著名历史事件,王莽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吕后专权,杀死韩信,彭越。
和亲政策,汉朝公主下嫁给冒顿单于。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27年,武帝出大兵,将匈奴驱赶到漠北。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带兵攻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01年,攻打大宛国,征服西域各国。公元前111年,消灭夜郎,南越,闽越,设置郡县,统一南方。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亡。
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国号新。王莽改革,将天下的田改成王田,举行公平分配,立六筦之法,将大事业收归官营,立司市,泉府以平衡物价,促商业兴起。公之23年,王莽被杀。
公元36年刘秀,称帝,号称光武。公元89年班超过使西域。公元144年宦官乱朝。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废帝,立刘协为汉宣帝。司徒王允,用貂蝉作美人计,让吕布杀掉董卓。公元2OO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汉朝从此灭亡。
西汉:(-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1)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2)沿用(承袭)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国之乱”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对百官的监管,加强皇权。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养为后备官僚。 (6)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初“和亲”换取北边安宁,汉武帝武力反击,基本解除北部边患。“互市”(P85) (7)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目标、历史意义(结果和作用有三点):A (了解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朝与西域各国从此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每天都变得更频繁;B -60,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西域(新疆)正式归入西汉版图。C 开通了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保证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还有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西域:玉门关、阳关,西域≥新疆 (8)经营南方:浙、福建、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 东汉(25-221)光武帝刘秀 (1)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2)中期以后,宦官与外戚专权;末年,豪强割据,名存实亡。
407年
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享国407年是继夏商周后,建立第4长久的朝代。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莽和玄汉合法性,故此,大多数情况下故将他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政权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统治了404年。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后面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顶级盛的时候代之一。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
西汉是从刘邦启动公元前202年到王莽公元23年。东汉是从刘秀启动到汉献帝结束 25-220年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在这时正式形成,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顶级盛的国家之一,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即422年的历史~~!
政治上:秦代启动产生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涵盖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致使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后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渐渐处理了“王国问题”。
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产生了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达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秦汉科技发达,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的典型成就。汉代在文学上产生了新的文体-赋。以上就是本文汉朝历史详细介绍,汉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jianzhugc/202308092045870.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真题试卷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gonglushuiyunjiancegongchengshi/zhentishijuan/)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汉朝历史详细介绍,汉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和真题试卷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汉朝历史详细介绍,汉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和汉代历史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汉朝历史详细介绍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
2023-08-09
本文主要针对河南公共基础知识答题技巧,河南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有哪些和许昌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河南公共基础知识答题技巧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
2023-08-08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面试常考题目,教师选调试卷哪里出的好和小学体育选调考试真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小学体育面试常考题目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
2023-08-07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顺序是什么,中国历史发展过程顺序和有关中国历史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顺序是什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
2023-08-07
本文主要针对渑池县历史,渑池历史典故鸿门宴和渑池历史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渑池县历史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做...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