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唐诗三首》是人教版全日制高中音乐全一册的一节欣赏课。本课选取了三首古诗来进行欣赏,其中《诗经五首》是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民乐交响组歌,本课选摘了《葛生》这个乐章。《葛生》合唱背景上悲凉的女中音与凄厉的女高音相呼应,动人心魄。《春晓》《枫桥夜泊》采用了为常见的钢琴伴奏的独唱形式:《诗经五首》为合唱与民族乐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更加喜爱中国传统诗歌。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绪,激发学生对于中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赏析及对比探究选段作品感受音乐情绪,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和每个选段的表现形式以及诗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唐诗三首》选段感受不同音乐情绪,并对《春晓》《枫桥夜泊》进行演唱。难点为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想表达出的情绪与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问答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情景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法,教师播放音频《红豆词》,播放完毕并提问:同学们谁来说一说这首词是谁写的,这首作品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们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词是曹雪芹写的,我们中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作曲家巧妙的与音乐相结合更是独具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唐诗三首》。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关注,同时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视听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们感知作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多媒体视频音频资料,对于组歌《唐诗三首》选段引导学生多次进行聆听,并伴随着这样几个问题来实现初步感知的目的:1.什么是《诗经》?2.《葛生》《春晓》《枫桥夜泊》这三首选段,他们的体裁以及表现形式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欣赏老师引导得出,《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谣、土乐,“雅”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葛生》这首乐曲是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民乐交响组歌,完成于1985年春天,在这部作品中即继承民族传统,又大胆突破创新,使这部交响组歌融古韵与新意于一体。本课选摘了《葛生》这个乐章。《葛生》合唱背景上悲凉的女中音与凄厉的女高音相呼应,动人心魄,《春晓》《枫桥夜泊》采用了为常见的钢琴伴奏的独唱形式,但是想要表达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春晓》描绘了一幅春天早上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