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现阶段,我们要求在幼儿园不得对幼儿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所以,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并且,游戏会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而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游戏理论也是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出现过,也成为未来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我们今天就游戏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游戏的分类
关于游戏的分类很多,我们首先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游戏分为:1、机能游戏:重复简单的动作和行为,比如,亲子游戏,模仿游戏。2、象征性游戏:在儿童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构建虚假的情境,也可以称为假装游戏,我们经常看儿童的“过家家”游戏,以及我们经常出现的儿童把扫把当马骑,这是幼儿的主要游戏。3、规则性游戏:包括外显的游戏规则,其内隐性和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既然是出现了竞争性,比如我们常见的军旗、象棋等都属于象征性游戏。第二个分类是根据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从非社会性游戏中的独白游戏逐渐到旁观游戏,再到平行游戏,后发展到社会性游戏中的协同和合作游戏,简单来说就是儿童从初的独自玩游戏,到后分工明确的合作游戏。
二、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早期的理论,主要包括:1、剩余精力说,也被称为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他认为游戏的产生是由于人类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的精力,要靠游戏来消耗发散出去。2、娱乐说,也被称为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扎勒斯,他反对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用来恢复精力的,比如,工作了一天,回家玩游戏放松一下,就可以用娱乐说解释。3、生活准备说,又称为提前训练说,代表人物是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好的预备,就是指提前演练将来的生活,比如,小孩的过家家游戏,就是对未来成年生活的准备。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比如,儿童经常追逐打闹就是模仿祖先追逐猎物的行为。第二部分是当代的游戏理论:1、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时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比如,通过游戏去发泄情绪。2、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可以抚平心理创伤,重建快乐,比如,我们经常用一些心理辅导手段来帮助灾后的儿童抚平创伤。3、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制约,比如,前运算阶段主要是练习性游戏,如:拍手。4、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儿童与成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并且能帮助儿童满足愿望,比如:儿童把扫把当马骑。
以上就是在考试中主要会出现的关于游戏的理论,希望能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