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公式,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口诀是什么

会计科目公式?
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分类,公式也是紧跟要素展开,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两个共合并成:资产+费用=负债+收入+全部者权益。会计科目正好紧跟这个公式,有六大类:资产类,负债类,全部者权益类,损益类(收入,费用)成本类(费用中的一些),共同一类型,因为适用金融业。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故此,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故此,者权益+利益(亏损)
都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都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多出现额-本期减少出现额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式:
1、很小一部分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质上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质上成本+此次进货的实质上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此次进货数量)
此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此次发出存货数量×此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百分之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百分之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百分之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六、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1、年限平均法 :
年折旧率=(1 - 预估净残值率 )÷ 预估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
2、工作量法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X(1-预估净残值率)÷预估总工作量
某一个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 (2 ÷ 预估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能够让用年限÷预估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百分之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估净残值)X月折旧率
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
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之前这个时间段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之前这个时间段已确认的费用
八、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第1个步骤: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2个步骤: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这当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第3个步骤: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4个步骤: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这当中: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
九:利润分配
1、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
2、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涵盖公益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1、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2、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出现额-本期贷方出现额负债类、全部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出现额-本期借方出现额
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
(1)出现额试算平衡:都账户借方出现额合计=都账户贷方出现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都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都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都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都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4、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5、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6、资产负债表公式
(1)按照若干个总账科目标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2)按照相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预收账款
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3)按照相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长时间借款=长时间借款-将会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时间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口诀?
(一)历史成本
又称实质上成本是指企业获取或生产制造某一个财产物资时所实质上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二)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根据现目前市场条件,重新获取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平日活动中,以预估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估销售费用还有有关税费后的净值。
会计计量属性一共分为五种。分别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这个应用得应该说是比较广的。假设你购置了一项固定资产,那它的入账成本是多少呢?很简单,你花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发票上的金额就是这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格。
重置成本,这个大多数情况下应用在盘盈时,用白话说就是重新购买一次需多少钱。说实话不是很经常会用到,但也要看详细的公司。
可变现净值,这个大多数情况下来说应用在存货上,意思就是实质上能折算成多少现金。
这里顺便插一个重点知识。
按照谨严性原则,存货的期末计量是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其实就是常说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哪个计算出的数目金额少,就用哪个。
下面,现值,这个,大多数情况下是计算财务费用时用的,涉及到一部分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
简单单就来说一下一下,现值和终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现值是将未来某个时点的钱折算到目前,而终值是将目前的钱折算到以后某个时点。公式,……小仙女们自己搜吧!(嘤嘤,因为打字好麻烦的)
再插一句,也是重点,手动下划线。
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采取现值计量。这个在这里先不讨论,过一阵子会计君可能会讲到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那时再具体讲解这块的主要内容。
后,公允价值。啥叫公允价值?就是各位考生都承认的价格,小仙女们可以理解为市场价。这个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在计算投资性房地产啦、交易性金融资产啦等等,咱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五种计量属性是会计学中很基础,同时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主要内容,小仙女们一定不要因其基础就忽视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哦。
事业单位会计平衡公式?
一是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
二是反映利润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
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七种变化?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的原理是什么?
基本会计等式是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当中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基本会计等式的主要内容:
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
反映利润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正确的会计等式是什么?
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当中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利润“。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平衡法?
会计平衡公式:
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当中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当中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全部者权益=负债+全部者权益
变动等式
变动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这个时间段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变动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全部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当中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故此,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当中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详细来说,它表达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自不同的资产还有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达企业所拥有的都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这个时间段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当中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当中的相互联系。
简述会计要素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会计要素是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点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根据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当中,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科学严格,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这当中,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详细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二、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会计恒等式来揭示,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一定要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当中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一样会计这个时间段,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式也不一样。
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
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资料
基金从业百度云网盘资料免费下载
百度网盘资源
网校培训课程
©该资料为华宇网校原创,仅供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使用,购课请点击上方培训课程!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课程

>>基金从业考试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TAG标签:
(文章编辑:华宇考试网;相关博客: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网)
基金从业百度云网盘资料免费下载
-
百度网盘资源
网校培训课程
©该资料为华宇网校原创,仅供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使用,购课请点击上方培训课程!

>>基金从业考试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