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学历 > 考研 > 考研专业课 >

电力工程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3332021考试大纲

时间:2022-09-18来源:华宇考研网作者:考研专业课 考研视频
 电力工程师考试大纲

电力工程师考试大纲?

电力工程师发输变电考试大纲,

1.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

1.1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中一定要执行的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1.2熟悉工程勘察设计中一定要执行的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概念;

1.3了解我们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项目建设法人、项目经理、项目招标与投标、项目承包与分包等基本要素;

1.4了解我们国内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设计依据、内容深度、标准设计、设计更改、设计组织、审批程序等的基本要求;

1.5熟悉我们国内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基本概念;

1.6掌握并熟悉我们国内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的主要构成、造价控制的要求和在工程勘察设计中控制造价的要点;

1.7熟悉我们国内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定;

1.8掌握并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过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的基本概念;

1.9了解计算机辅助程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10了解我们国内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

1.11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2.环境保护

2.1熟悉我们国内对工程项目标主要环保要求和污染治理的基本措施;

2.2掌握并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建设中电气设备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

2.3熟悉我们国内工程项目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环境评价审批的基本要求;

2.4了解我们国内清洁能源的基本概念。

3.安全

3.1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中一定要执行的相关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

3.2了解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中电气安全的概念和要求;

3.3掌握并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中电气安全保护的主要方式和措施;

3.4掌握并熟悉我们国内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要求;

3.5熟悉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的措施;

3.6了解安全电压的概念。

4.电气主接线

4.1熟悉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含接入系统设计要求);

4.2掌握并熟悉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设计;

4.3了解各自不同的电气主接线型式设计;

4.4掌握并熟悉主接线设计中的设备配置;

4.5了解发电机及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法。

5.短路电流计算

5.1掌握并熟悉短路电流计算方式;

5.2了解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的应用;

5.3熟悉限制短路电流的设计措施。

6.设备选择

6.1熟悉主设备选择的技术方面的硬性条件和环境条件;

6.2熟悉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的选择;

6.3掌握并熟悉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6.4了解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6.5了解成套电器的选择;

6.6了解高压电瓷及金具的选择;

6.7了解中性点设备的选择。

7.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

7.1掌握并熟悉导体设计选择的原则;

7.2熟悉电缆设计选择的原则;

7.3了解硬导体的设计选择;

7.4了解封闭母线和共箱母线的设计选择;

7.5了解软导线的设计选择;

7.6掌握并熟悉电缆敷设设计。

8.电气设备布置

8.1熟悉各级配电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8.2掌握并熟悉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设计;

8.3了解特殊地区的配电装置设计;

8.4掌握并熟悉配电装置带电距离的确定及校验方式。

9.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9.1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种类和过电压水平;

9.2掌握并熟悉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对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9.3掌握并熟悉暂时过电压的特点及对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9.4掌握并熟悉操作过电压的特点及对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9.5了解防直击雷保护设计;

9.6了解输电线路、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方式及绝缘水平的确定。

10.接地

10.1熟悉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大多数情况下规定;

10.2了解A类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

10.3了解A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

10.4了解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设计和对B类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

10.5掌握并熟悉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还有保护线的选择;

10.6掌握并熟悉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计算方式。

11.仪表和控制

11.1熟悉控制方法的设计选择;

11.2了解控制室的布置设计;

11.3掌握并熟悉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1.4了解二次回路的设备选择及配置;

11.5掌握并熟悉五防闭锁功能的要求及对应的装置;

11.6熟悉电气系统采取计算机监控的设计方式;

11.7了解设备及控制电缆需抗御干扰的要求;

11.8了解电能测量及计量的设置要求。

12.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调度自动化

12.1掌握并熟悉线路、母线和断路器继电保护的原理、配置及整定计算;

12.2熟悉主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及设备选择;

12.3了解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及配置;

12.4了解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及配置;

12.5了解远动、电量计费的功能及配置。

13.操作电源

13.1熟悉直流系统的设计要求;

13.2掌握并熟悉蓄电池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13.3了解充电器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13.4了解直流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设计;

13.5了解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选择及配置要求;

13.6掌握并熟悉UPS的选择。

14.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自用电

14.1熟悉自用电负荷的分类和自用电电压的选择;

14.2掌握并熟悉自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法和配置原则;

14.3掌握并熟悉自用电系统的设备选择;

14.4了解自用电设备布置设计的大多数情况下要求;

14.5熟悉保安电源的设计;

14.6了解自用电系统保护设计;

14.7了解自用电系统的测量、控制和自动装置。

15.输电线路

15.1熟悉输电线路路径的选择;

15.2掌握并熟悉输电线路导、地线的选择;

15.3掌握并熟悉输电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方式;

15.4了解杆塔塔头设计及导、地线配合;

15.5了解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

15.6掌握并熟悉电线比载、弧垂应力的计算;

15.7熟悉各自不同的杆塔荷载的大多数情况下规定及计算;

15.8了解杆塔的定位校验;

15.9了解电线的防振。

16.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16.1熟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方式;

16.2熟悉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供需平衡;

16.3掌握并熟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稳定标准还有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

16.4了解电源规划设计;

16.5了解电网规划设计;

16.6了解无功补偿型式选择及容量配置;

16.7掌握并熟悉潮流、稳定及工频过电压计算。

333教育综合 考试大纲?

2023版333教育综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全国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标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基础、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学员系统掌握并熟悉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并能运用有关概念、理论和方式分析和处理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答题方式与考试试卷结构

(一)考试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考试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题目作答方法 题目作答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

(三)考试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教育学基础:约 60 分。

中国教育史:约 30 分。

外国教育史:约 30 分。

教育心理学:约 30 分。

(四)考试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简题目作答: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4 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

三、考核范围

教育学基础(即原来的教育学原理)

(一)考核目标

1.系统地掌握并熟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形成现代教育的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式。

3.能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来分析和处理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核内容

1.教育学解读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情况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探索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探寻教育艺术。

(2)教育学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2.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质的特点

教育是有目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传承、践行人类经验的活动;教育是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法等要素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4)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解读

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原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学校教育主要运用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学校教育对提升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作用。

4.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2)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教育与我们国内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们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教育兴国与国兴科学教育。

5.教育目标

(1)教育目标解读

教育目标的概念;教育目标的意义;教育目标的建构;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我们国内的教育目标

(1)我们国内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2)我们国内教育目标在普通中小学的达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6.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解读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终身教育。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3)我们国内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们国内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们国内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们国内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7.课程

(1)课程解读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论争的哪些主要问题。

(2)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3)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们国内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们国内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8.教学(上)

(1)教学解读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2)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达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并熟悉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的学生掌握并熟悉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途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并熟悉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并熟悉知识与进行教育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要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3)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夯实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9.教学(下)

(4)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解读教学方式的概念;教学方式的选择。

(2)中小学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式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含义和要求。

(5)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解读很小一部分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走班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6)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解读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式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0.德育

(1)德育解读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2)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教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髙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德育原则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以自己为先锋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完全一样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4)德育途径与方式

(1)德育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学教育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等途径。

(2)德育方式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式的含义和要求。

11.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解读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2)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学生群体及其主要类型;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式。

(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详细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12.教师

(1)教师工作解读

(1)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价值。(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处理;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2)教师的素养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针对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3)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教师的培养与提升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升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13.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解读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

(3)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4)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 年版。.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版。

中国教育史

(一)考核目标

1.系统掌握并熟悉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控掌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开展进程的基本线索,非常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要的教育事件。

2.仔细阅读和准确理解相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篇文章献,非常是这当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并熟悉学习教育史的基本方式。

3.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历史上的教育情况,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及教育规律。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提高文化自信。

(二)考核范围

1.甲骨卜辞中的商代学校

2.西周教育制度与“六艺”教育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3.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品格;深远的历史影响。

(3)孟子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标;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主张因材施教、“就读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与“六经”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式;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 “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说教、善述善作、合其志功的教育方式。

(6)道家的教育思想道家学派;“法自然”与教育作用;追求“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式。

(7)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

《学记》:教育作用;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式;尊师重教;“教学相长”。

4.儒学独尊与读经入仕教育模式的形成

(1)秦代的教育政策与措施统一文字;不允许私学;实行吏师制度。

(2)“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3)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齐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出现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和方式;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道统说;“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师道观。

6.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出现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考试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考试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标;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7.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1)倡导新的教育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义利观;“实才实德”的培养目标;“六斋”与 “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式。

8.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行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2)太平天国的教育举措对儒学的批判;改革文字、文风和科举制度;改革教育内容。

(3)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4)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9.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全面学习西学;改革科举制度;建立现代学制。

(2)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3)“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废除八股考试,开设经济特科。

(4)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5)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 “兴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标;倡导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论述近代学校制度。

(6)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完全一样”的文化教育观。

(7)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10.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中小学校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及对收回教育权的逐步递次推动。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教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验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5)1922 年 “新学制”“新学制”的出现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6)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教育的扩张;收回教育权运动。

(7)新民主主义教育发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1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日间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推行导师制;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核查验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4)学校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按照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革命按照地的干部教育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3)革命按照地和解放区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群众教育;按照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4)革命按照地和解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13.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的实质;论教育的功能;“全人生详细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倡导学校教育的“实用主义”;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以县为单位的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法”;“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立足于文化传统的乡村建设实验;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开展。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为祖国、为民众、为儿童探索教育的一生;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主要参考书: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年版。

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年版。

外国教育史

(一)考核目标

1.系统地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特点,掌握并熟悉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机构、重要的教育事件,理解重要教育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奉献。

2.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方式分析教育情况和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研究教育问题的历史感。

3.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

(二)考核范围

1.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2.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2)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中世纪大学。

(3)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主要教育机构;历史影响。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家弗吉里奥;维多里诺;伊拉斯谟;莫尔;蒙田。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影响和奉献

5.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新教的教育思想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加尔文的教育思想。

(2)天主教教育

6.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1)英国教育的发展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 年《初等教育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 年教育法》;《1988 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启蒙运动时期的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 年《教育改革法》。

(3)德国教育的发展初等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4)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夯实和发展。

(5)美国教育的发展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里尔法》;“六三三”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运动;《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6)日本教育的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 世纪 70-80 年代的教育改革》。

7.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目标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开展;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2)洛克的教育思想白板说;绅士教育。

(3)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4)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标;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学教育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

(6)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万物有神论;顺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与作业。

(7)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教论;课程论。

(8)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9)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法。

(10)杜威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实质与目标;论课程与考试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式;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12)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 年版。

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 年版。

教育心理学

(一)考核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并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与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及方式技术,说明和解释相关教育情况和实质,探索处理相关教育教学的实质上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二)考核范围

1.教育心理学解读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趋势。

2.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识和了解发展的大多数情况下规律;人格发展的大多数情况下规律;社会性发展的大多数情况下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2)认识和了解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识和了解发展阶段理论:认识和了解发展的本质;影响认识和了解发展的原因;认识和了解发展的阶段;认识和了解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识和了解发展的关系。认识和了解发展理论对教育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原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式;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识和了解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3.学习及其理论

(1)学习解读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认识和了解派的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识和了解-发现说:认识和了解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和条件;认识和了解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认识和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解读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识和了解理论:希望-价值理论、成功与失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原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知识的学习

(1)知识及知识取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类型;知识取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取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取得的机制。

(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原因。

(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因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6.技能的形成

(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

(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式。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7.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2)认识和了解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3)元认识和了解策略及其教学元认识和了解及其作用;元认识和了解策略;元认识和了解策略的教学。

(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8.问题处理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1)相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原因理论、群原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2)问题处理的本质与过程问题处理的内涵;问题处理的心理过程。

(3)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处理的原因:知识经验、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法、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处理者的特点;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措施。

(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本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本质。

(2)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规范的遵从、认同、内化。

(3)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影响品德形成的原因;道德认识和了解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4)品德不良及其矫正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矫正。

10.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1)心理健康解读

心理健康的本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法、游戏法、测验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实践操作法。

主要参考书: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 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年版

考研复习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考研免费资料下载

    百度网盘提取码:gha7 考研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考研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研视频课程

>>考研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考研视频课程

>>考研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TAG标签:

   电力工程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3332021考试大纲   

  • 电力工程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3332021考试大纲

    电力工程师考试大纲? 电力工程师发输变电考试大纲, 1.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 1.1熟悉我们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中一定要执行的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1.2熟悉工程勘察设计中一定要执行的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概念;...

    2022-09-18

  • 西南政法大学的民事诉讼法专业怎么样呀,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

    西南政法大学的民事诉讼法专业怎么样呀? 我们学校的诉讼法是特色专业,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相对来说民诉专业还是很不错的,当然取分也高。 就业,民诉在法学专业中情况很好,毕竟是热门考研专业,若外语好,就业...

    2022-09-18

  • 重庆大学是哪省,重庆师范大学学科地理怎么样啊

    重庆大学是哪省? 重庆大学是在中央直辖市的重庆,地处重庆沙坪坝区。 是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之一,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该大学入选“卓越大学联盟”“202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

    2022-09-18

  • 上海大学是个什么档次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地理

    上海大学是个什么档次的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就位于上海地区,地理位置是很有优势的,该校是上海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还有农业农村部共建的一所高校,现在也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在...

    2022-09-18

  • 考研果树学哪一个研究方向比较好,果树学研究生值得考吗知乎

    考研果树学哪一个研究方向很好? 分子生物学方向大多数情况下来说比生理栽培方向好一部分,相对就业面广一部分。 果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值得考吗? 果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值得考的。 假设你本科读的是农学的果树专业,这...

    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