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等学校
这一时期德国初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德语学校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国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进。
2.中等学校
文科中学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它以城市贵族和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子弟为招收对象,培养官吏和向大学输送新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以拉丁文、希腊文为主,以后一步一步增多了一部分现代语文和数学、自然科学及历史、地理等学科。新增学科的教学注重实物和应用。
3.骑士学院
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德国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学校-骑士学院。它以训练涵盖王子在内的贵族青年担任宫廷文武官职为目标。19世纪骑士学院渐渐消失。
骑士学院为新贵族们提供文雅的现代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占首先地位,同时开设神学、骑士训练类课程。骑士学院不主张专攻任何一门知识,要求扩大知识面,帮学生精通世故和提升军事能力及宫廷交际的水平。
4.高等教育
德国的大学出现于文艺复兴运动以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部分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
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取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一样程度上转变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赵忠尧作为重要人物参加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备创建工作,他积极建言献策、推陈出新、为研究所的成立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98年5月底的一个下午,赵忠尧因病离开人世,终年96岁。赵忠尧先生终其一生都为为国家的核物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和壮大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7年10月的一天,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门口走来一个摇摇晃晃的乞丐,对正要出门送客的梅贻琦校长说:“东西,我带回来了。”
这个手里拄着木棍,胸口抱着咸菜坛子,蓬头垢面的人,正是北平沦陷后便失去消息的赵忠尧。
“他平时间里可爱干净啊”,梅贻琦心中无限酸涩,赵忠尧一声低哑暗沉的“梅校长”,更是让梅贻琦的眼泪横流。
“梅校长,幸不辱命,东西我给带回来了。”赵忠尧干裂的嘴唇着急地开合:“坛子里是50mg镭,全世界都在抢它,快,快藏起来,绝不可以被日自己发现。”
梅贻琦终于明白赵忠尧何以这个样子产生。
那年盛夏,北平落入日自己之手,各大高校师生纷纷南下逃亡。赵忠尧没走,他放心不下存放在清华园保险柜里的50mg镭,那是当时的中国进入高能物理世界的唯一突破口。
咋办,应该如何处理呢?心急火焰焚身的赵忠尧想起好友梁思成有辆轿车,决定向他求助。
1937年9月4日,赵忠尧悄悄来到城内的梁家,这时,被日自己盯上的梁思成夫妇正紧锣密鼓地收拾行李,准备马上离开北平。听赵忠尧说完后,梁思成毅然决定帮忙。
当天黄昏,赵、梁两人冒着被日军发现的危险,一路直向北郊的清华园开去。二人在散乱不堪的实验室里找到盛装镭的铅筒,又想方设法躲过日军的搜查回到城中。这个时候,已是深夜,赵忠尧抱着镭向梁思成道了声珍重,转瞬就消失在无边黑夜之中。
此后,为了不导致日军注意,赵忠尧煞费苦心,乔装打扮,又是弄乱头发,又是往脸上抹灰,颠覆往日的西装革履形象,换成满是灰尘的破洞长衫,打扮成一个乞丐,任谁都看不出他曾是鼎鼎有名的教授。
就这样,赵忠尧穿过重重关卡一路南下,身上的行李丢失了大半,唯有装着镭的咸菜坛子被他紧紧抱在怀里。1个多月时间里,他东躲西藏,从北平一路逃到长沙,这才有了那经典一幕:捧着咸菜坛子见梅校长。
从大教授到小乞丐,从风雨飘摇的北平到朝不保夕的长沙,为祖国舍生忘死,赵忠尧是真正的“国之大者”。那被他看得比生命还重的50mg镭,在十多年后也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
上个世纪末,赵忠尧因病逝世,一代传奇落幕。
1998年5月28日,被美国拘留不让回国的中国原子能之父赵忠尧因病逝世。
赵忠尧(19 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绍兴诸暨人,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先驱和启蒙者。
他在1930年成为历史上首名捕捉正电子的人,却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36年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安德森,承认他的研究是建基在赵忠尧基础之上。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经评论:“要不是赵教授在30年代对正负电子湮没的发现,做出的巨大奉献,我们就不可能有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赵忠尧被誉为“中国原子能之父”。1950年回国时,曾受到美国政府百般阻扰,拘留了数月,后面克服重重困难,取道香港才返回中国。
回国后,他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建设了中国早的核物理实验室,开建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加速器、质谱仪和同步辐射应用设施等等。
赵忠尧是中国核物理科学的启蒙者,他第一次在中国开设核物理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才。
学生涵盖: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王大珩、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赵仁恺、冯端、朱清时等人。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诞生,第一枚氢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个高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问世,第一个核电站动土兴建……这些原子能开发领域的成果,有将近一半的技术力量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
赵忠尧,19 6月27日,出生于浙江诸暨县。
19 (18岁),浙江诸暨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成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数理化部。
1924年春(22岁),因父亲去世,家境困难,留校在物理系担任助教,一面教书,一面听课考试,补足学分。
1925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
1925年夏,转往北京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清华大学)任教。
1927年夏(25岁),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师从密立根(19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1930年(28岁),他在实验中,成为历史上首名捕捉正电子的人。
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在哈勒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他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观测到正电子,实验发现反物质的人。
1930年,赵忠尧发表《硬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系数》和《硬γ射线的散射》等论文,发现了γ射线通过量子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即正负电子对湮灭情况,实验观测到正电子。
该发现是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两年后,他的考生安德逊(C. D. Anderson)在威尔逊云雾室中观测到宇宙线的反物质-正电子的径迹,获诺贝尔物理奖。
安德森注意到有一个粒子,它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与电子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相反。
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粒子的质量介于电子质量和质子质量当中。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反物质。
他在回忆中提及:“我依稀记得,当时有一个研究生。我猜他跟其他研究生一样,没有读过全部的理论。
因为这个原因他(看到实验结果后)没有马上认识到那就是反物质;而反物质此前就已经被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预言出来了。”安德森提及的这件事是指赵忠尧曾经也发现过有关的实验情况。
但赵忠尧的论文重点放在了硬伽马射线的散射上,而不是正反物质的湮没情况,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华人科学家擦肩而过。
相关正电子的发现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经评论:“要不是赵教授在30年代对正负电子湮没发现做出的巨大奉献,我们就不可能有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反物质)
被美国拘留的院士
1932年返国(30岁),回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核物理教学实验室,从事γ射线、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
这个时间段发表了《硬γ射线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和论文。
1937年,抗战爆发,全家辗转南下到昆明,利用休假在云南大学任教。
1938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织建设西南联合大学,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5年,应吴有训校长邀请回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并担任物理系主任。
1946年(44岁),赴美国参观美国在太平洋中的原子弹实验,并在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静电加速器实验室、卡内基地磁研究所、加州理工学院核反应实验室工作。
1948年,获选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届(数理科学组)院士。
1950年(48岁),返国途中被美国政府拘留达数月之久。后面克服重重困难,取道香港返回中国大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兼任系主任。
(大型强子对撞机)
中国原子能之父
195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核物理方面的工作,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使中国加速器技术迈出了第1个步骤,还发展了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对中国高技术工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在他主持下,以静电加速器为基础又建设了中国早的核物理实验室。
还主持在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一个专业实验室,开设了β谱仪、气泡室、γ共振散射、穆斯堡尔效应、核反应等较先进的实验。
此后在北京开建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加速器、质谱仪和同步辐射应用设施等等并投入运行。
他第一次在中国开设核物理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才,被称为“中国原子能之父”。
他桃李满天下,学生涵盖: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王大珩、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赵仁恺、冯端、朱清时等人。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诞生,第一枚氢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个高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问世,第一个核电站动土兴建……这些原子能开发领域的成果,有将近一半的技术力量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夯实了中国原子核能事业的基础。
1998年5月28日(96岁),在北京逝世。
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96岁
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881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沃尔姆斯。1898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学习。青年时他对植物很有兴趣。他父亲让他先学化学,为学植物学打基础。于是施陶丁格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哈勒大学学习与化学相关的课程。
他读书十分刻苦,19 他撰写了《不饱和化合物丙二酸酯》的论文,并获博士学位。
闵希豪生于1688年,曾在耶拿、哈勒等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汉诺威从事文职和外交工作,常常有机会赴国外考察。1728年,闵希豪生成为枢密院成员,呼吁成立一所汉诺威大学,为绅士提供高等教育。1734年10月,哥廷根启动上课,三年后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作为大学第一任董事长,闵希豪生亲手创办了大学图书馆和科学学会。他在1765年任汉诺威首席部长后,仍关心大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直到1770年逝世。在36年中,他对新大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奉献。
以上就是本文17-18世纪德国教育的概况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liuxue/202305311497897.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雅思英语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liuxue/yasituof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17-18世纪德国教育的概况和雅思英语的相关信息。
17-18世纪德国教育的概况? 1.初等学校 这一时期德国初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德语学校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国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进。 2.中等学校 文科中学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中等学...
2023-05-31
曼海姆大学世界排名? 曼海姆大学是德国88所拥有博士授予权的高等学府之一,在 QS的排名榜上,位居世界第307位,德国第17位,尚在位居精英大学之列的不来梅大学以前,在 THE的排名榜上,位居世界第140名,这当中经管...
2023-05-31
2023qs艺术类大学排名? 2023qs艺术类大学的排名 曼哈顿音乐学院(美国) 8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法国) 9印地安那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10汉堡音乐学院(德国) 11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 12维也纳音乐和戏剧艺术学院(奥地利) 13多伦多音乐学院...
2023-05-31
美国签证咋办,应该如何处理理? 办理美签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5个环节: (1)在线登录官方网站(https://ceac.state.gov/GenNIV/Default.aspx),在内容框中填写160表; 160表要仔细在内容框中填写,有部分人拒签后说:我表格内容都是认...
2023-05-31
出国留学国内交医保有冲突吗? 没有冲突,留学生可以交社保,但建议尽可能不需要在留学这个时间段缴纳社保。社保的缴纳方法可分为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两种,一般情况下以个人名义缴纳社保基金时只可以是社保中的养老金和...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