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里杨科是谁,苏东坡墓志铭全文翻译

流金岁月里杨科是谁?
答:杨科是《流金岁月》中的人物,扮演者是王骁。
《流金岁月》是由中央电视台、新丽电视、瞳盟影视、居正影业出品,爱奇艺联合出品,沈严执导,秦雯编剧,刘诗诗、倪妮、董子健、田雨、杨祐宁、杨玏主演,陈道明、袁泉友情出演,何泓姗、吴越、于小伟、张晨光非常出演,王琳、杨新鸣、谭凯特邀出演的现代情感剧[1]。
该剧按照亦舒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家境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从校园时期结下友谊的蒋南孙与朱锁锁,一同经历亲情、爱情、职场、婚姻的种种考验,仍旧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故事。
流金岁月里杨柯的扮演者叫王骁。他曾演过《三生三世》系列,虽然戏份并非不少,但是,演技却十分精湛。王骁在剧中的表现基本上算是很好了,取得了很多网上的吃瓜群众的称赞和喜欢,因为这个角色的人设相当的好,诙谐搞笑,还在工作中,很体贴下属,这样的人设可谓是观众很喜欢了。
电视剧《流金岁月》中饰演杨柯的是王骁,王骁1978年5月4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市, 因为出演电视剧《迷失洛杉矶》而进入观众视野。
其代表作品有《我们是一家人》、《老婆大人是80后》、《盛夏晚晴天》、《漂亮的李慧珍》、《因法之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枕上书》等是各位考生很熟悉的一位演员,演技相当精湛。
在电视剧《流金岁月》中杨珂由中国内地男演员王骁扮演。
杨珂,在朱锁锁眼里是一个带她进入精言集团的老师。杨珂能力超群,为人豪爽、仗义,做事很直接,不拐弯抹角。杨珂在精言累积了很多经验,学习到不少知识,然后离开精言集团,还带走了精言集团的骨干创业,目标是想与精言集团分庭抗礼。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杨科的扮演者叫王骁。
杨柯是锁锁的上司,很好的一个上司,业务能力很强
苏东坡墓志铭全文?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功与失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职考试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可以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大六壬和小六壬区别?
一是定义不一样。小六壬,俗称报时起课法是古代中国占卜法之一是指以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位分列食指、中指及无名指12;占时按月、日、时顺序求之;得大安、速喜、小吉者为吉,其余为凶。大六壬,为古代天文星象应用学,其出现来自于天文历法,为天文数术之首,以天人合一、天人对应的理论为详细指导,以天道対应人道,以时空信息包含万物运转的规律来推测预计人事。
二是功用不一样。小六壬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种注文,用以标示每日的吉凶。大六壬,以占卜人事著称,素有“学会大六壬,来人不需要问”之说。
三是方式不一样。小六壬,预测时只要能提取当时的月、日、时信息,根据一定的推测预计规则,用左拇指在六个掌诀位上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掐算即知结果。大六壬,推导方法采取“四课三传”法。
大六壬和小六壬的区别分别是推测预计方式和测开始计算点。
1.
推测预计方式: 大六壬:从天盘变化到四课,它表示的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主要变化方法有九种课式。即:贼克、比用、涉害、遥克、昂星、别责、八专、伏吟、返吟。以阴阳干支、五行生克制化为用,从四课变化三传。三传为易卦象三爻。 小六壬:预测时只须提取当时的月、日、时信息,根据一定的推测预计规则,用左拇指在六个掌诀位上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掐算即知结果。
2.
测开始计算点: 大六壬:以月将加占时,立四课,排三传,观阴阳,辩生克,以决吉凶成功与失败。以地支相合,与月建合者为月将,逢中气而换。月将即为日宿太阳,视太阳入何宫,即为什么将。太阳于每月中气过宫,故月将亦逢中气而换。 小六壬:以起点推测预计月份落点。不管是第哪些月,均以“大安”为正月起点,然后按顺时针在
区别是大六壬是中国古代宫廷占术的一种。与太乙、遁甲合称为三式。六壬术起源很早,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已有记载。
小六壬为中国古代简单的一种占卜方法,能看吉凶,但看不出具体情况。
初三历史考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顺口溜?
答:初三历史考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顺口溜:
1.画历史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把知识形成树状知识网来记忆。
2.把知识变成顺口溜,形成语言上的语感,帮记忆。
3.把重要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写字小纸片上,平日间利用睡前,饭后等“休息时间”来看一看,强化记忆。
4.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层次的大声重复,这是记忆的好方式。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早期中国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类起源很漫长,长时间进化靠劳动;
云南元谋有遗址,境内早古人类。
北京西南周口店,直立行走北京人;
打制石器会用火,进化史上里程碑。
历史发现要考古,化石形成百万年;
文物古迹会深埋,考古人员有耐心。
一手资料看实物,影视同品靠不住;
二手资料是典籍,真伪还需要细分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黄河流域半坡人,磨制石器种植粟;
圆形房屋能保暖,制陶制衣很内行。
河姆渡人居长江,磨制石器种水稻;
干栏房屋防雨水,养猪养牛真勤劳。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中华文化远古人传说,前后上下五千年;
远古传说很丰富,著名人物有炎黄。
阪泉一战炎帝败,炎黄联盟始形成;
涿鹿之战杀蚩尤,八方归顺定华夏。
远古首领有德行,民主推举是禅让;
首领依次尧舜禹,德才兼备有口碑。
黄河泛滥灾难多,鲧父治水没有成功;
子承父业是大禹,消除水患十年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是夏朝,文明开化别野蛮;
启承父位有私心,从此唯有家天下。
不修德行是夏桀,祸害百姓遭反抗;
商汤灭夏创业难,纣王暴虐毁基业。
太公钓鱼显自在,文王识才有慧眼;
文王驾崩武王立,君民同心战帝辛。
牧野倒戈纣王败,鹿台自焚罪应得;
周王分封固疆土,厉王争利引暴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生产能力看工具,铜器更比石器强;
青铜器物种类多,食器礼器样样全。
司母四羊是国宝,工艺高超显智慧;
文字可考商朝始,甲骨记事算头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周前期叫春秋,礼崩乐坏显动荡;
王室衰微天子冷,各方诸侯自为政。
尊王攘夷是旗号,相互征战成霸主;
五霸之首齐桓公,晋楚吴越凑五霸。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周后期为战国,干戈不息民遭殃;
三家分晋田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
铁制农具促生产,地主阶级势日强;
顺应历史大发展,商鞅变法求富强。
严明法度禁私斗,法家思想安邦国;
自由买卖是土地,建立县制万泽长。
废除特权贵族恨,奖励耕战顺民心;
车裂功臣是报复,新法推行国力强。
改革成功与失败看效果,不要纠结人已亡;
改革发展秦顶级,富国强兵求统一。
水灾旱灾困蜀地,岷江无情人有意;
秦国重本兴水利,李冰父子巧构思。
鱼嘴飞沙宝瓶口,渠首工程立江中;
防洪灌溉功能多,天府之国美名扬。
第8课 百家争鸣
道教始祖是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间事物有正反,顺应自然会转化。
万世师表是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周游列国传思想,仁者爱人定规范。
创办私学普教育,因材施教有方式;
诗书礼易乐春秋,经典论语世代传。
春秋战国乱悠悠,百家思想放光芒;
儒墨道法影响大,著书立说把名扬。
兼爱非攻是墨家,顺应自然是老庄;
依法治国韩非子,封建正统是儒家。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夯实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诸侯争霸百姓苦,统一天下是众望;
秦王虎视扫六合,远交近攻有良策。
韩赵魏楚燕齐灭,大秦帝国都咸阳;
气势磅礴建帝业,君临天下自称朕。
三公九卿为中央,郡县推行到地方;
统一文字叫小篆,圆形方孔通全国。
新开灵渠拓南疆,北击匈奴修长城;
四通八达秦直道,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创业容易守业难,本想万世二世亡;
急于求成又暴虐,苛捐杂税苦不堪。
连年徭役和兵役,背井离乡征夫泪;
严刑酷法待百姓,生灵涂炭招天怒。
天怒人怨起风云,陈胜吴广举大旗;
秦军强大张楚败,反秦浪潮铺天来。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破釜沉舟灭主力,西楚霸王显威风。
汉王刘邦抢先机,率军直抵大咸阳;
楚汉之争夺帝位,功败垂成在民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鸿门酒宴巧脱身,养精蓄锐胜霸王;
统一全国建汉朝,定都长安称西汉。
汉初经济甚萧条,努力恢复需时日;
高祖吸取秦亡训,休养生息来实行。
罢兵归家勤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轻徭簿赋好政策,减轻负担民欢喜。
政策稳定非常的重要,后续皇帝更仁爱;
勤俭治国谋发展,文景之治后人赞。
第12课 汉武帝夯实大一统王朝
汉初诸侯势力强,尾大不掉很嚣张;
豪强地主凑热闹,分庭抗礼乱地方。
执政烦恼困刘彻,殿堂贤臣有良策;
削藩推恩弱诸侯,地方豪强刺史压。
汉初思想有点乱,士人到处谤中央;
罢黜百家尊儒术,儒家正统历代传。
经济命脉在富商,国库空虚帝王慌;
盐铁专卖铸币权,毫不含糊归中央。
国威远扬并朝鲜,攘夷拓土奠基业;
汉朝达到大一统,雄才伟略汉武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西汉后期局混乱,外戚王莽来篡汉;
新朝改制徒添乱,刘秀起兵复汉室。
都城洛阳为东汉,刘秀便是光武帝;
少有壮志建伟业,光武中兴放异彩。
东汉后期帝年幼,大权旁落皇太后;
太后掌权私心重,外戚封侯很霸道。
皇帝长大想亲政,依赖宦官除外戚;
宦官得宠手遮天,外戚不甘来京闹。
外戚宦官恶循环,曲直不分民遭殃;
天怒人怨局动荡,黄巾起义起风云。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两关以西叫西域,匈奴侵扰民难安;
经营西域非常的重要,张贴皇榜募英才。
智勇双全属张骞,为国分忧挑重担;
西域荒漠故人远,不忘初心终归来。
风土人情记心里,两出西域为凿空;
千辛万苦开大道,东西贸易始兴盛。
东方珍品传西域,中转西亚到欧洲;
西方异宝入中华,丝绸之路是桥梁。
开辟陆路开海路,水陆并进通有无;
治国韬略通古今,一带一路写新篇。
经营西域利千秋,西域都护来管辖;
匈奴卷土控西域,班超班勇建功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竹简木简分量重,丝帛虽轻价昂贵;
化废为宝是蔡伦,造纸革新利文明。
中医历史很悠久,一代医圣张仲景;
勤学名医采众方,完成巨著世泽长。
外科鼻祖是华佗,医术精湛德行高;
麻醉药剂麻沸散,强身健体练体操。
勤奋好学司马迁,游历山川网旧闻;
忍辱负重写史记,史家绝唱遗后人。
本土宗教是道教,三清四御是正神;
佛教原产古印度,普渡众生讲因果。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全雄起,无辜百姓又遭殃;
狂妄自大是袁绍,实力虽强隐患多。
急功近利想速战,忠言逆耳失良机;
曹操势微有肚量,广招人才巧具体安排。
生死决战在官渡,以弱胜强是曹操;
官渡战场有余温,曹操兴师问江南。
江山如画志千里是非功过后人评;
劳师远征是曹军,以逸代劳属孙刘。
虎狼之师怕水战,战舰高高铁索寒;
黄盖献计用火攻,火借风势袭曹营。
损兵折将在赤壁,曹操心冷退北方;
赤壁之战三国立,先后称帝魏蜀吴。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国后期魏独大,吴蜀两国势日衰;
司马专权替曹魏,西晋灭吴归统一。
西晋贵族眼中利,豪华奢侈引为荣;
只知肉粥晋惠帝,昏庸无能致内乱。
八王之乱百姓苦,逃避战乱北人迁;
西晋速亡江山送,游牧民族十六国。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趁乱战四方;
前秦符坚用王猛,北方一统有作为。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内迁匈奴灭西晋,西晋命短如秦朝;
西晋皇族司马睿,永嘉后面都建康。
王导王敦晋元帝,王氏司马共天下;
闻鸡起舞是祖逖,收复中原志难酬。
东晋灭亡南朝替,宋齐梁陈四王朝;
秦时明月汉时关,经济重心在北方。
魏晋战乱民南下,江南地广谋发展;
南北人民齐努力,江南经济得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强大野心大,符坚强征数十万;
出师未捷很狂妄,投鞭断江扫江南。
淝水河畔大决战,东晋军民心不慌;
运筹帷幄谋成功,以少胜多八公山。
北魏鲜卑拓跋宏,结束战乱踞北方;
力排众议来洛阳,汉化政策图国强。
移风易俗靠改革,民族交融促发展;
中华民族各位考生庭,文化灿烂靠各位考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北朝农科贾思勰,齐民要术记生产;
数学历法有成就,他是天才祖冲之。
用心推测预计大明历,割圆有术留后人;
书法艺术是国粹,锺繇创楷为正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天下行书兰亭序;
人称三绝顾恺之,洛神赋图很传神。
佛教兴盛南北朝,石窟艺术数云龙;
政权分立南北朝,科技文化有传承。
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知识记忆口诀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候代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沉迷享乐陈后主,隋兵压境醉后庭;
分久必合天下势,隋朝统一顺民心。
杨坚就是隋文帝,开皇之治有威名;
千里运河通南北,北抵涿郡南余杭。
尽道隋亡针对这个问题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创立科举是杨广,选拔人才开先河。
奢侈无度隋炀帝,民不聊生罪无穷;
反隋浪潮高过浪,盛极一时似昙花。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太原起兵反隋朝,李渊称帝都长安;
兄弟相残争帝位,太宗设伏玄武门。
李渊退位世民立,年号贞观唐太宗;
隋亡教训记心里,励精图治开盛世。
知人善任纳人才,房谋杜断和魏征;
完善制度行科举,贞观之治奠国基。
历史唯一女皇帝,多谋善断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殿试,治弘贞观启开元。
女皇孙子唐明皇,统治前期叫开元;
姚崇宋璟皆贤相,勤勉助力唐玄宗。
励精图治行改革,整顿吏治有良方;
发展经济重文教,唐朝国力达顶峰。
第三课盛唐气象
考察经济有方式,综合评价农工商;
深耕细作曲辕犁,浇水灌溉是筒车。
唐朝瓷器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
长安规划很对称,国际都市很繁华。
民族政策很开明,周边各族来拥戴;
文成公主嫁干布,吐蕃汉族是一家。
唐朝女性爱运动,社会风气很开放;
唐朝诗歌很兴盛,飘逸洒脱是李白。
诗圣杜甫很坎坷,诗风淳朴体民情;
唐朝诗魔白居易,平易近人受欢迎。
唐朝书画放光彩,艺术成就亦斐然;
端正雄浑是颜体,方折俊丽柳公权。
形神兼备阎立本,风格奔放吴道子;
大唐盛世很繁荣,领跑世界铸辉煌。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交流
太宗送行情切切,玄奘西行意志坚;
风雨兼程五万里,历经磨难到天竺。
遍访名寺和古刹,研习佛法成大师;
宁爱本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
学成归来见天子,卷卷佛经渡众生;
开宗立派译经典,中印交流第一人。
高僧鉴真受邀请,东渡日本传佛经;
双目失明志不改,六次东渡终成功。
日本派出遣唐使,虚心学习唐文化;
唐朝先进是根本,国力强盛有魅力。
交通发达是条件,政策开放迎外宾;
兼收并蓄更丰富,海纳百川容乃大。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开元盛世有成就,玄宗后期尾巴翘;
任人唯亲真腐败,追求享乐宠爱妃。
一骑红尘妃子笑,兴师动众伤民财;
口蜜腹剑李林甫,祸国殃民杨国忠。
地方节度势膨胀,趁势叛乱安禄山;
安史之乱八年整,唐朝国势盛转衰。
安史叛军虽平定,藩镇割据又形成;
外重内轻皇威弱,藩镇征伐害人民。
三吏三别写困苦,悲天悯地启后人;
连年灾荒民愤怒,落榜黄巢举大旗。
背信弃义是朱温,建立后梁唐灭亡;
合久必分是规律,五代十国来延续。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朝;
结束战乱求一统,先南后北好方针。
中央集权非常的重要,武将专权弊端多;
太祖问政赵普计,收兵夺权制钱谷。
解除兵权控军队,分化事权削相权;
州县长官用文臣,地方财赋归中央。
一人当百 百人当万出自哪部著作?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记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女 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道,内实精神,外示定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气候,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虎。追形逐日,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顺逆,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曰越女。”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话说越王勾践欲访求境内美女,献于吴王,文种献计曰:“愿得王之近竖百人,杂以善相人者,使挟其术,遍游国中,得有色者,而记其人地,于中选择,何患没有人。”勾践从其计,半年之中,开报美女,何止二十余人?勾践更使人复视,得尤美者二人,因图其形以进,那二人是谁?西施、郑旦。
那西施乃苧萝山下采薪者之女,其山有东西二村,多施姓者,女在西村,故以西施别之。郑旦亦在西村,与施女毗邻。临江而居,每日相与浣纱于江,红颜花貌,交相映发,不啻如并蒂之芙蓉也。勾践命范蠡各以百金聘之,服以绮罗之衣,乘以重帷之车,国人慕美人之名,争欲识认,都出郊外迎候,道路为之壅塞。范蠡乃停西施、郑旦于别馆,传谕:“欲见美人者,先输金钱一文。”设柜收钱,顷刻而满。
美人登朱楼,凭栏而立,自下望之,飘飘乎天仙之步虚矣。美人留郊外三日,所得金钱无算,悉辇于府库,以充国用。勾践亲送美人别居土城,使老乐师教之歌舞,学习容步,俟其艺成,然后敢进吴邦,时周敬王三十一年,勾践在位之七年也。
先一年,齐景公杵臼薨,幼子荼嗣立。
是年楚昭王轸薨,世子章嗣立。其时楚方多故,而晋政复衰,齐自晏婴之死,鲁因孔子之去,国俱不振,独吴国之强,甲于天下。夫差恃其兵力,有荐食山东之志,诸侯全都畏之。
就中单单就来说一下齐景公,夫人燕姬有子而夭,诸公子庶出者凡六人,阳生长,荼幼。荼之母鬻姒贱而有宠,景公因母及子,爱荼特甚,号为安孺子。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年已七十余岁,不肯立世子,欲待安孺子长成,而后立之,何期一病不起,乃属世臣国夏、高张使辅荼为君。大夫陈乞素与公子阳生相结,恐阳生见诛,劝使出避,阳生遂与其子壬及家臣阚止,同奔鲁国。景公果使国、高二氏逐群公子,迁于莱邑。景公薨,安孺子荼既立,国夏、高张左右秉政。
陈乞阳为承顺,中实忌之,遂于诸大夫面前诡言:“高、国有谋,欲去旧时诸臣,改用安孺子之党。”诸大夫信之,皆就陈乞求计,陈乞因与鲍牧倡首,率诸大夫家众,共攻高、国,杀高张,国夏出奔莒国。于是鲍牧为右相,陈乞为左相,立国书、高无平以继二氏之祀。
安孺子年才数岁,言动随人,不可以自立。陈乞有心要援立公子阳生,阴使人召之于鲁,阳生夜至齐郊,留阚止与其子壬于郊外,自己单身入城,藏于陈乞家中。陈乞假称祀先,请诸大夫至家,共享祭余,诸大夫皆至。鲍牧别饮于他所,后方到。陈乞候众人坐定,乃告曰:“吾新得精甲,请共观之。”众皆曰:“愿观。”
于是力士负巨囊自内门出,至于堂前,陈乞手自启囊,只见一个人,从囊中伸头出来,视之,乃公子阳生也,众人大惊。陈乞扶阳生出,南向立,谓诸大夫曰:“‘立子以长,古今通典,安孺子年幼,不堪为君,今奉鲍相国之命,请改事长公子。”
鲍牧睁目言曰:“吾本无此谋,何得相诬?欺我醉耶?”
阳生向鲍牧揖曰:“废兴之事,何国无之?惟义所在,大夫度义可否,何问谋之有无?”陈乞不待言终,强拉鲍牧下拜,诸大夫不可以已,皆北面稽首。陈乞同诸大夫歃血定盟,车乘已具,齐奉阳生升车入朝,御殿即位是为悼公。即日迁安孺子于宫外,杀之。悼公疑鲍牧不欲立己,访于陈乞,乞亦忌牧位在己上,遂阴谮牧与群公子有交,不诛牧,国终不靖。于是悼公复诛鲍牧,立鲍息,以存鲍叔牙之祀,陈乞独相齐国。国人见悼公诛杀无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怨言。
再说悼公有妹,嫁与邾子益为夫人。益傲慢无礼,与鲁不睦,鲁上卿季孙斯言于哀公,引兵伐邾,破其国,执邾子益,囚于负瑕,齐悼公大怒曰:“鲁执邾君是欺齐也。”遂遣使乞师于吴,约同伐鲁,夫差喜曰:“吾欲试兵山东,今有名矣!”遂许齐出师。
鲁哀公大惧,即释放邾子益复归其国,使人谢齐。齐悼公使大夫公孟绰辞于吴王,言:“鲁已服罪,不敢劳大王之军旅。”夫差怒曰:“吴师行止,一凭齐命,吴岂齐之属国耶?寡人当亲至齐国,请问前后二命之故。”叱公孟绰使退。鲁闻吴王怒齐,遂使人送款与吴,反约吴王同伐齐国,夫差欣然即日起师,同鲁伐齐,围其南鄙,齐举国惊惶,皆以悼公无端召寇,怨言益甚。
时陈乞已卒,子陈恒秉政,乘国人不顺,谓鲍息曰:“子盍行大事,外解吴怨,而内以报家门之仇?”息辞以不可以,恒曰:“吾为子行之。”乃因悼公阅师,进鸩酒,毒杀悼公,以疾讣于吴军曰:“上国膺受天命,寡君得罪,遂遘暴疾,上天代大王行诛,幸赐矜恤,勿陨社稷,愿世世服事上国。”夫差乃班师而退。
鲁师亦归。
国人皆知悼公死于非命,因畏爱陈氏,无敢言者。陈恒立悼公之子壬是为简公,简公欲分陈氏之权,乃以陈恒为右相,阚止为左相。昔人论齐祸皆启于景公,诗曰:
压根溺爱智逾昏,继统如何乱弟昆。
莫怨强臣与强寇,分明自己凿凶门。
时越王教习美女三年,技态尽善,饰以珠幌,坐以宝车,所过街衢,香风闻于远近。又以美婢旋波、夷光等六人为侍女,使相国范蠡进之吴国。夫差自齐回吴,范蠡入见,再拜稽首曰:“东海贱臣勾践,感大王之恩,不可以亲率妻妾,伏侍左右,遍搜境内,得善歌舞者二人,使陪臣纳之王宫,精选整理提供洒扫之役。”夫差望见,以为神仙之下降也,魂魄俱醉。
子胥谏曰:“臣闻:‘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王不可受!”夫差曰:“好色,人之同心,勾践得此美女不自用,而进于寡人,此乃尽忠于吴之证也,相国勿疑。”遂受之。
二女皆绝色,夫差并宠爱之,而妖艳善媚,更推西施为首,于是西施独夺歌舞之魁,居姑苏之台,擅专房之宠,出入仪制,拟于妃后。郑旦居吴宫,妒西施之宠,郁郁不可以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立祠祀之,此是后话。
且说夫差宠幸西施,令王孙雄特建馆娃宫于灵岩之上,铜沟玉槛,饰以珠玉,为美人游息之所,建“响屧廊”。何为响屧,屧乃鞋名,凿空廊下之地,将大瓮铺平,覆以厚板,令西施与宫人步屧绕之,铮铮有声,故名响屧,今灵岩寺圆照塔前小斜廊,即其址也。高启《馆娃宫》诗云:
馆娃宫中馆娃阁,画栋侵云峰顶开。
犹恨当时高未极,不可以望见越兵来。
王禹偁有《响屧廊》诗云:
廊坏空留响屧名,为因西子绕廊行。
可怜伍相终尸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山上有玩花池,玩月池,又有井,名吴王井,井泉清碧。西施或照泉而妆,夫差立于旁,亲为理发;又有洞名西施洞,夫差与西施同坐于此。洞外石有小陷,今俗名西施迹;又尝与西施鸣琴于山巅,今有琴台;又令人种香于香山,使西施与美人泛舟采香,今灵岩山南望,一水直如矢,俗名箭泾,即采香泾故处;又有采莲泾,在郡城东南,吴王与西施采莲处。又于城中开凿大濠,自南直北,作锦帆以游,号锦帆泾。高启诗云:
吴王在日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不了解片片堕行尘!
年年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
岂惟世少看花人,压根此地无花看!
又城南有长洲苑,为游猎之所;又有鱼城养鱼,鸭城畜鸭,鸡陂畜鸡,酒城造酒。又尝与西施避暑于西洞庭之南湾,湾可十余里,三面皆山,独南面如门阙,吴王曰:“此地可以消夏。”因名消夏湾。张羽又有《苏台歌》云:
馆娃宫中百花开,西施晓上姑苏台。
霞裙翠袂当空举,身轻似展凌风羽。
遥望三江水一杯,两点微茫洞庭树。
转面凝眸未肯回,要见君王射麋处。
城头落日欲栖鸦,下阶戏折棠梨花。
隔岸行人莫倚盼,干将莫邪光粲粲。
夫差自得西施,以姑苏台为家,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流连忘返,惟太宰嚭、王孙雄常侍左右,子胥求见,时常辞之。
越王勾践闻吴王宠幸西施,日事游乐,复与文种谋之,文种对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岁年谷歉收,粟米将贵,君可请贷于吴,以救民饥,天若弃吴,必许我贷。”勾践即命文种以重币贿伯嚭使引见吴王,吴王召见于姑苏台之宫。文种再拜请曰:“越国洿下,水旱不调,年谷不登,人民饥困,愿从大王乞太仓之谷万石,以救现在之馁,明年谷熟,即当奉偿。”夫差曰:“越王臣服于吴,越民之饥即吴民之饥也,吾何爱积谷,不以救之?”
时子胥闻越使至,亦随至苏台,得见吴王,及闻许其请谷,复谏曰:“不可,不可,今日之势,非吴有越,即越有吴,吾观越王之遣使者,非真饥困而乞籴也,以空吴之粟也,与之不加亲,不与未成仇,王不如辞之。”
吴王曰:“勾践囚于吾国,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奉献不绝,岂复有背叛之虞乎?”
子胥曰:“吾闻越王早朝晏罢,恤民养士,志在报吴,大王又输粟以便帮助之,臣恐麋鹿将游于姑苏之台矣。”
吴王曰:“勾践业已称臣,乌有臣而伐君者?”
子胥曰:“汤伐桀,武王伐纣,非臣伐君乎?”
伯嚭从旁叱之曰:“相国出言太甚,吾王岂桀纣之比耶?”因奏曰:“臣闻葵邱之盟,遏籴有禁,为恤邻也,况越吾奉献之所自出乎?明岁谷熟,责其如数相偿,无损于吴,而有德于越,何惮而不为也?”
夫差乃与越粟万石,谓文种曰:“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粟于越,年丰必偿,不可失信。”
文种再拜稽首曰:“大王哀越而救其饥馁,敢不如约。”
文种领谷万石,归越,越王大喜,群臣皆呼:“万岁。”勾践就是以粟颁赐国中之贫民,百姓全都颂德。
第二年,越国大熟,越王问于文种曰:“寡人不偿吴粟,则失信;若偿之,则损越而利吴矣。奈何?”文种对曰:“宜择精粟,蒸而与之,彼爱吾粟,而用以布种,吾计乃得矣。”越王用其计,以熟谷还吴,如其斗斛之数。吴王叹曰:“越王真信人也。”又见其谷粗大异常,谓伯嚭曰:“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散与吾民植之。”于是国中皆用越之粟种,不复出现,吴民大饥,夫差犹认以为地土不一样,不了解粟种之蒸熟也,文种之计亦毒矣。此周敬王三十六年事也。
越王闻吴国饥困,便欲兴兵伐吴,文种谏曰:“时未至也,其忠臣尚在。”
越王又问于范蠡,蠡对曰:“时不远矣,愿王益习战以待之。”越王曰:“攻战之具,暂时还没有备乎?”蠡对曰:“善战者,必有精卒,精卒必有兼人之技,大者剑戟,小者弓弩,非得明师教习,不可以尽善,臣访得南林有处女,精于剑戟,又有楚人陈音,擅长于弓矢,王其聘之。”越王分遣二使,持重币往聘处女及陈音。
单单就来说一下处女不了解名姓,生于深林之中,长于没有人之野,不由师傅,自然工于击刺。
使者至南林,致越王之命,处女即随使北行。至山阴道中,遇一白须老翁,立于车前,问曰:“来者莫非南林处女乎?有何剑术,敢受越王之聘?愿请试之。”处女曰:“妾不敢自隐,惟公指教。”老翁即挽林内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处女;竹折,末堕于地,处女即接取竹末,以刺老翁,老翁忽飞上树,化为白猿,长啸一声而去。使者异之。
处女见越王,越王赐坐,问以击刺之道,处女曰:“内实精神,外示安佚,见之如好妇,夺之似猛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得吾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大王不信,愿得试之。”越王命勇士百人,攒戟以刺处女,处女连接其戟而投之,越王乃服。
使教习军士,军士受其教者三千人,岁余,处女辞归南林,越王再使人请之,已不在矣,或曰:“天欲兴越亡吴,故遣神女下授剑术,以便帮助越也。”
再说楚人陈音,以杀人避仇于越。蠡见其射必命中,言于越王,聘为射师。
王问音曰:“请闻弓弩何所而始?”陈音对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生于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朴实,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有孝子不忍见其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时为之歌曰:‘断木续竹,飞土逐肉。’至神农皇帝兴,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立威于四方。有弧父者,生于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自为儿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道传于羿,羿传于逢蒙,逢蒙传于琴氏,琴氏以为诸侯相伐,弓矢不可以制服,乃横弓著臂,施机设枢,加上以力,其名曰弩。琴氏传之楚三侯,楚由是世世以桃弓棘矢,备御邻国。臣以前人,受其道于楚,五世于兹矣。弩之所向,鸟不及飞,兽不及走,惟王试之。”
越王亦遣士三千,使音教习于北郊之外。音授以连弩之法,三矢连续而去,人不可以防。三月尽其巧。陈音病死,越王厚葬之,名其山曰陈音山,此是后话。髯仙诗云:
击剑弯弓总为吴,卧薪尝胆泪几枯。
苏台歌舞方如沸,遑问邻邦事有无。
子胥闻越王习武之事,乃求见夫差,流涕来说曰:“大王信越之臣顺,今越用范蠡日夜训练士卒,剑戟弓矢之艺全都精良,但凡是乘吾间而入,吾国祸不支矣。王如不信,何不使人察之!”夫差果使人探听越国,备知处女、陈音之事,回报夫差,夫差谓伯嚭曰:“越已服矣,复治兵欲何为乎?”嚭对曰:“越蒙大王赐地,非兵莫守,夫治兵,乃守国之常事,王何疑焉?”夫差终不释然,遂有兴兵伐越之意。
话分两头,再说齐国陈氏世得民心,久怀擅国之志。及陈恒嗣位,逆谋愈急,惮高、国之党尚众,思尽去之,乃奏于简公曰:“鲁邻国而共吴伐齐,此仇不可忘也。”简公信其言,恒因荐国书为大将,高无平、宗楼副之,大夫公孙夏、公孙挥、闾丘明等皆从,悉车千乘,陈恒亲送其师,屯于汶水之上,誓欲灭鲁方还。
时孔子在鲁,删述《诗》《书》。
一日,门人琴牢字子张,自齐至鲁,来见其师。孔子问及齐事,知齐兵在境上,大惊曰:“鲁乃父母之国,今被兵,不可不救!”因问群弟子:“谁能为某出使于齐,以止伐鲁之兵者?”子张、子石俱愿往。孔子不许。子贡离席而问曰:“赐可以去乎?”孔子曰:“可矣。”子贡即日辞行。
至汶上,求见陈恒,恒知子贡乃孔门高弟,此来必有游说之语,乃预作色以待之。
子贡坦然而,入,旁若没有人。
恒迎入相见,坐定,问曰:“先生此来,为鲁作说客耶?”
子贡曰:“赐之来,为齐非为鲁也。夫鲁,难伐之国,相国何为伐之?”
陈恒曰:“鲁何难伐也?”
子贡曰:“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弱,大臣无能,士不习战,故曰‘难伐。为相国计,不如伐吴,吴城高而池广,兵甲精利,又有良将守,此易攻耳。”
恒勃然曰:“子所言难易,颠倒不情,恒所不解。”
子贡曰:“请屏左右,为相国解之。”
恒乃屏去从人,前席请教,子贡曰:“赐闻,‘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赐窃窥相国之势,非能与诸大臣共事者也,今破弱鲁以为诸大臣之功,而相国无与焉,诸大臣之势日盛,而相国危矣!若移师于吴,大臣外困于强敌,而相国专制齐国,岂非计之便乎?”
陈恒色顿解,欣然问曰:“先生之言,彻恒肺腑,然兵已在汶上,若移而向吴,人将疑我,奈何?”
子贡曰:“但按兵勿动,赐请南见吴王,使救鲁而伐齐,如是而战吴,不患无词。”陈恒大悦,乃谓国书曰:“吾闻吴将伐齐,吾兵姑驻此,未可轻动,打探吴人动静,须先败吴兵,然后伐鲁。”
国书领诺,陈恒遂归齐国。
再说子贡星夜行至东吴,来见吴王夫差,说曰:“吴、鲁连兵伐齐,齐恨入骨髓,今其兵已在汶上,以伐鲁,其次必及吴,大王何不伐齐以救鲁?夫败万乘之齐,而收千乘之鲁,威加强晋,吴遂霸矣。”夫差曰:“前者齐许世世服事吴国,寡人从而班师,今朝聘不至,寡人正欲往问其罪,但闻越君勤政训武,有谋吴之心,寡人欲先伐越国,然后及齐未晚。”
子贡曰:“不可,越弱而齐强,伐越之利小,而纵齐之患大,夫畏弱越而避强齐,非勇也;。逐小利而忘大患,非智也。智勇俱失,何以争霸?大王必虑越国,臣请为大王东见越王,使亲櫜革建以从下吏何如?”
夫差大悦曰:“诚如此,孤之愿也!”
子贡辞了吴王,东行至越,越王勾践闻子贡将至,使候人预为除道,郊迎三十里,馆之上舍,鞠躬而问曰:“敝邑僻处东海,何烦高贤远辱?”
子贡曰:“特来吊君。”
勾践再拜稽首曰:“孤闻‘祸与福为邻,先生下吊,孤之福矣,请闻其说。”
子贡曰:“臣今者见吴王,说以救鲁而伐齐,吴王疑越谋之,其意欲先加诛于越,夫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志,而使人知之者,危也!”
勾践愕然长跪曰:“先生何以救我?”
子贡曰:“吴王骄而好佞,宰嚭专而善谗,君以重器悦其心,以卑辞尽其礼,亲率一军,从于伐齐,彼战而不胜,吴自此削矣;若战而胜,必侈然有霸诸侯之心,以兵临强晋,如此则吴国有间,而越可乘也!”
勾践再拜曰:“先生之来,实出天赐,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孤敢不奉教。”乃赠子贡以黄金百镒,宝剑一口,良马二匹。子贡固辞不受,还见吴王,报曰:“越王感大王生全之德,闻大王有疑,意甚悚惧,旦暮遣使来谢矣!”
夫差使子贡就馆,留五日,越果遣文种至吴,叩首于吴王以前曰:“东海贱臣勾践,蒙大王不杀之恩,得奉宗祀,虽肝脑涂地,未能为报,今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弱,故使下臣种贡上前王所藏精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勾践请问师期,将悉四境之内,选士三千人,以从下吏,勾践愿披坚执锐,亲受矢石,死无所惧。”
夫差大悦,乃召子贡谓曰:“勾践果信义人也,欲率选士三千,以从伐齐之役,先生以为可否?”子贡曰:“不可,夫用人之众,又役及其君,亦太过矣,不如许其师而辞其君。”夫差从之。
子贡辞吴,复北往晋国,见晋定公,说曰:“臣闻,‘无远虑者,必有近忧。今吴之战齐有日矣,战而胜,必与晋争伯,君宜修兵休卒以待之。”晋侯曰:“谨受教。”
比及子贡反鲁,齐兵已为吴所败矣。不了解吴如何败齐,再看下回分解。
以上就是对流金岁月里杨科是谁,苏东坡墓志铭全文翻译的详细介绍,点击博客网站司法考试了解更多司法考试报名条件及考试报名时间等考情信息,司法考试资料点击下方百度云网盘可免费下载。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司法考试免费资料百度云网盘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