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是什么造字法石钟山记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归纳整理

耳是什么造字法?
耳是象形字造字法。
耳是汉字部首之一,以“耳”为意符的字大多与听觉或听觉器官有关,如听、声、聋、聩、取、聪等。
耳(拼音:ěr)是汉语常常会用到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耳的古字形像人的外耳,本义指听觉器官耳朵,引申指像耳的东西。耳在头两侧,故引申为位置在旁边的,如:耳房、耳门。耳在古代文献当中又用作动词,作闻、听解。“耳”的古音与“矣”相近,故又假借为文言语气词,表限止,差不多基本上相当于“罢了”“罢了”,又可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
石钟山记重要内容及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石钟山记》
一、掌握并熟悉并熟悉下方罗列出来的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放在;就算)
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
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
8、因:因得现这里说的石钟者(因而)
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这当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
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
11、而:涵淡澎湃而针对这个问题者(因为)
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了解)
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原因)
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
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为这个因素;大概)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暮)
三、一词多义
1、鼓:
(1)微风鼓浪(振动)
(2)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殆: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2)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松懈,甚至懒惰)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可以已(差不多,近于)
3、莫:
(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时、傍晚)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3)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4)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1)而大声发于水上(产生,发出)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4)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5)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2)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3)水何澹澹(多么)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5)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
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3、鸣: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使动用法,使……鸣)
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
(1)古义:事情的真相。
(2)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本质性情况。
2、空中:
(1)古义:中间是空的。
(2)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是不是有,能行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我因为这个因素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文学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广大学员;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掌握并熟悉并熟悉本篇文章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二)【通假字】
1、扣而聆之 (“扣”同“叩”,敲击)
2、南声函胡 (“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
3、至莫夜月明 (“莫”同“暮”,晚上)
【词类活用】
A.使动: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 鸣:使……鸣响
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 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 名:命名
C.名词做状语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
b)大石侧立千尺 侧:在旁边
c)事不目见耳闻 目:亲眼 耳:亲耳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
e) 主观臆断 臆:凭主观想象
【古今异义词】
1、余方心动欲还 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带来一定触动
2、空中而多窍 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
3、自己认为得其实 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
4、而渔工水师 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
【一词多义】
1、鼓 (1)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2)微风鼓浪(振动,动词)
2.莫 (1)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2)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3.自 (1)自己认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1)彭蠢之口有石钟山。)
4、焉(兼词,差不多基本上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2)硿硿焉(助词,差不多基本上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3)微波入焉(代词,那里) (4)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
5.余 (1)余韵徐歇(剩下的,形容词)(2)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 (1)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2)固得观这里说的石钟者(可以,助动词)
7.搏 (1)水石相搏(击,拍,动词)(2)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
8.之 (1)汝识之乎 代词,代钟声 (2)笑李渤之陋也 的,结构助词 (3)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后标志,助词
9、而 (1)而况石乎 表递进(2)扣而聆之 表顺接 (3)而此独以钟名 表转折,但是(4)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表并列(5)徐而察之 表修饰 (6)涵淡澎湃而针对这个问题也 表因果,因而
10、虽 (1)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 就算(2)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可以言虽然
11、言(1)言之不详 说 (2)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可以言 用文字表达、记载
12、然(1)然是说 但是 (2)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
13、自 (1)自己认为得之矣 自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从
14、因 (1)因得观这里说的石钟者 因而(2)因笑谓迈曰 于是
15、绝 (1)至绝壁下 陡峭的(2)如钟鼓不绝 断绝(3)佛印绝类弥勒 极,很(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5)绝云气,负青天 穿越
以上就耳是什么造字法石钟山记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归纳整理的详细介绍,更多司法考试报名及考试时间资讯,司法考试资料下载点击下方百度云网盘下载,网课报名助你学习更高效,考试!!加油!!!

>>司法考试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高效学习快速通过<<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司法考试免费资料百度云网盘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