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公考 > 事业单位考试 > 公共基础 >

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院士选举成功没有,西南交大名人校友

时间:2022-10-03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公共基础 事业单位视频课程
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院士选举成功没有

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院士选举成功没有?

还需主任继续给我治疗,我也很痛苦呀,脸过敏很严重,期望大夫好好给我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期盼呀

西南交大名人?

1.茅以升

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2.竺可桢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茅以昇被誉为?

茅以升被称作中国桥梁之父。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出生,1989年11月12日去世,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选择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奉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茅以升属于第几路大军?

1912年茅以升虽想弃笔从戎,但是,感于孙中山先生“两路大军”的演讲而坚定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奋斗是茅以升一生的主基调,他曾经说过,:“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脑中回旋,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老一生为桥,而钱塘江大桥正是茅以升奋斗历程中显著的徽章。

茅以升属于第二路大军(建设大军)

1912年秋,孙中山先生亲临唐山路矿学堂,在演说中谆谆告诫考生们,中国革命的成功,决不是仅仅需一支武装大军,而是同时需武装和建设这两路大军。

从那以后,茅以升暗暗立下誓言,当一个中国的桥梁专家,学习造桥的真本领,以后好报效祖国。

茅以升不属于第几路大军,他是我们国内著名的桥粱专家是科学家。不要颠倒黑白。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第三路大军。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针对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奉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9月25日,茅以升被评选为“美奋斗者”。

茅以升属于第三路大军

茅以升(1896-1989)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针对学校土木系。第二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

1959年参加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核查验工作。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擅长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因为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很多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造出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相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碰见相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针对学校土木系。

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压根没有听说过,一定要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可以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硕士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可以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

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

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针对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学教育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属于第二路大军“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1.茅以升是中国著名桥梁专家,十岁那年因文德桥坍塌而死伤惨重的噩耗而立志从事桥梁建筑事业。1912年茅以升虽想弃笔从戎,但是,感于孙中山先生“两路大军”的演讲而坚定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在后面的十数年里,茅以升先是出国留学就读,又回国从事教育事业,为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2.孙中山一行先后参观了铁路机车工厂、开滦矿务局和启新洋灰公司,后在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国民革命需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座诸君不都投身于锋镝当中。况且学习采矿、筑路、建桥,也是为了革命。要中国富强起来,还要修铁路十万英里,公路一百万英里,期望各位考生努力自学,以身许国,担负起历史重任”。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