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和借代的区别,典故与借代的区别

典故和借代的区别?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想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相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有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1)特点代本体。比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比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标志代本体。比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4)人名代著作。比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自己。比如:“芦柴棒”,去烧火! (6)专名代泛称。比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7)详细代抽象。比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比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详细生动的效果。 用典,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性。我是这么觉得的。典故之类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实在的依据来遵循,有证可访的,故此假设用典,就让人读来比较可以容易相信,并且能从所用的典故上看出一个人相对来说的素养和作文水平。 典故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用了就好,要记住要精而不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