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的意思10字,精忠报国成语的由来简介

精忠报国的意思10字?
这是岳飞的母亲刺在岳飞身上的四个字,以激励岳飞全心全意的报效祖国
精忠报国成语的由来?
“精忠报国”这个成语源自于岳母刺字。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涵盖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补充资料:
精忠报国
具体释义: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需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爱国。
精忠报国形容哪个人·。?
岳飞
“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作为一个热血青年,胸怀报国之志,想奔赴前线杀敌,母亲为了鼓励岳飞,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一个有民族大义的母亲,又怎能不教育出一个保家卫国的将士!“忠”是岳家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昭示着中华儿女秉承着这一信念。
北宋末年,金兵来犯,他让母亲在自己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奋勇从军,他曾经说过,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什么时候灭!在抗金的19年战斗中,他训练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岳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的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诀反对压迫,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就是抗金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典故?
精忠报国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
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目前国难当头,你有哪些打算?"姚太夫人为了激励岳飞,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击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可以过”,岳飞后来成为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后代所敬仰。
精忠报国应来形容什么人?
精忠报国来形容非常伟大、强壮的人。精忠报国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 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