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2:我们组赏析的是“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美籍华人”和她的老伴坐在自家的“北海”公园中,轻风送来睡莲清香,他们俩就似乎回到了真正的、美丽的北海公园惟有无限热爱祖国、无比思念故土的人才会有如此美好的体验
师:想像展情虽简笔勾勒,却诗情画意让人不觉就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中神驰故乡,忘我陶醉,“美籍华人”的思乡恋国之情在此达到了高潮我建议同学们放学回家后,在网上下载一下北京北海公园的图片,然后想像他们“北海泛舟”的情景,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好吗?
四、用情齐读“枣核”,深悟主题
师:在弄懂了“枣核”的奥秘之后,“我”对于“旧时同窗”索种枣核的行为给予了怎样的评价?
(多媒体展示:在得知“旧时同窗”索要“枣核”的真相后,面对她的“枣核情结”,作者给予她怎样的评价?请在相关段落前画“☆”号,并尝试着去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学生均迅速在第11段前进行标注)
[板书:议枣核]
师:男女生分组赛读第11段,要读的深沉而热烈,读出由衷赞叹之感女生先读
……
师:有请男生1同学和女生2同学分别点评对方组的朗读,好不好?
生1:女生读的很流畅整齐,而且比较热烈
生2:男同学读的很有力,深沉上比女同学读的好
师:看来男女同学在朗读上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同学们有什么困难没有?
生3:“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是在赞美中国人热爱自己的故乡,但是不是写太夸张了?难道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爱故乡的?显得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
(学生自由争鸣,有人认为夸张,有人认为不夸张,但不能就理由进行阐述)
师:我们先看分号之前的句子:“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让我们回忆一位在初一语文课本中认识的人吧他也是美籍华人,是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享誉全球他是谁?
生(集体回答):贝聿铭
师:他令你欣赏敬佩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大部分回答):“我的根在中国”
师:是呀,也许因诸多原因,有些中国人的国籍被更改了,但他们的体内始终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热爱中华民族的心不可能改变
(学生有所悟、点头)
师:再看分号后面的话:“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表面看似夸张,但如果我们打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去追溯思乡之情留下的足迹,就会叹服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乡之情首先《读经·小雅》中就有这样的思乡之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接着屈原在《哀郢》中一字一泪:“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这种“狐死首丘、叶落归根”的乡土情结,几千年来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可谓是根深蒂固,不可也不能动摇的
[板书:海外游子,思乡情浓]
师:而且如果你在预习中确实去了解了作者萧乾,你有可能会读出这篇不足千字的美文更深刻的内涵
(多媒体展示:蒙古族人,燕京毕业;一专多能,爱国情怀)
(学生齐读屏幕上对萧乾的十六字评价)
师:萧乾是翻译家,《好兵帅克》就是他的译作他是记者,是中国在“二战”期间首批
派往西欧的战地记者,也是惟一一位从西欧回国定居的战地记者萧乾是作家,在饱受中国“文革”折磨刚刚被平反的1979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之邀,开始了中美文化交流之旅在美国的日子里,他心系祖国、不计个人恩怨,透过美国的灯红酒绿,以资深记者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美国社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去记录旅美华人永不褪色的民族感情这就是萧乾创作《美国点滴》的经历知其人、读其文,我们不能不说因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可敬可叹的爱国者,所以他能借“枣核”来发掘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浓篇末的话不仅是对海外游子的褒扬,更是对所有爱国心的赞美
[板书:华夏儿女,爱国情深]
师:请问,这一粒枣核大不大?
生:大
师:为什么大?
生(各持己见):有思乡情的枣核有爱国心的枣核
师:是呀,“枣核”是题目,是线索,还是故乡的象征作者这种以小见大、以物传情、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文章的第11段,让美丽的思乡情、爱国志在我们的激情朗读中飞扬
(学生动情齐读后一段)
[板书:以小见大]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相信同学们至少已有两个收获:一是本文的语言质朴却富含深情,二是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让人佩服综合全课,我还想送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了解阅读一篇叙事类散文的一般步骤:知背景、理内容、悟主题、品写法
[板书:知背景、理内容、悟主题、品写法]
五、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其实赤子之心、爱国情深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拥有的高尚道德情操2009年8月29日,新华网上报道了关于知名导演陈凯歌的一则新闻,他的中国心同样令人敬佩
(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知名导演陈凯歌29日晚在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后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自己从来没有加入过外国籍,也不会加入外国籍
陈凯歌凭借《梅兰芳》、冯小刚凭借《集结号》双双获得优秀导演奖陈凯歌捧得奖杯后说:“正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高山仰止,我愿意尽我个人的绵薄之力,跟大家一起去发扬光大虽然已经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可是梅先生以及一切对历史、人心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巨人,是用无形的衣钵将中华文明承传下来,正是这个原因,我不会加入外国籍,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外国籍以中国人的身份,为发扬中国的文化而努力,这就叫不失身份”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一位是美籍华人,索种“枣核”以排遣思乡情愁,有浓郁的“乡土情结”;一位是知名导演,慷慨陈词展示中国人风骨,有坚定的“身分情结”他们身上是否有共同值得我们感动的东西呢?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凝练,30字左右即可)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小组组织交流讨论
生1:我们组的概括是“凯歌感言没入外国籍也永远不入外国籍”
师:这个概括抓住了新闻事件的主内容还有没有更好的概括?
生2:我们概括的是“我是中国人,不入外国籍”
师:铿锵誓言、顶天立地,倍显中国人风骨第二题,哪些组来展示?
生3:水有干涸的时候,树有枯萎的时候,惟有这爱国志、思乡情万古常青
师:巧用对比,彰显真情
生4:不论身在何方,只要中华的血液在胸中流淌,爱国情怀就不会变中国人、中华情、华夏魂
师:一组排比,一路高歌“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生5:同根同祖同血脉,一生一世中华情一个身在异乡,思乡情亦切;一个脚踏故土,爱国志更坚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走近萧乾,走近《枣核》,我们被深深感动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几粒小小的枣核太大了,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大海盛不了,一片天空同样盛不了因为枣核里承载的是华夏儿女用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思乡情酿制的仙露琼浆,枣核里跳动的是一颗永远不变的“我的中国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熟悉的旋律中用歌声向古今中外所有中华民族铁的脊梁致敬,同时为祖国美好的明天祈福
(全体师生齐唱《我的中国心》)
主板书设计
索枣核 海外游子 一线串珠
得枣核 思乡情浓 巧设悬念
话枣核 华夏儿女 以小见大
议枣核 爱国情深 语朴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