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2020小学1-6年级第二学期知识预习大全(汇总)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学生背诵默写诗歌。
古诗词的教学重在日积月累。
二、进入新课,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诗人用清新洗练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田园作了非常细致,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诗中的意象有:梅子,杏子,麦子,菜花,太阳,篱笆,蜻蜓,蛱蝶。而这些景物分别描上颜色,金黄,雪白,还有几个表现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的关键字:肥,稀,长,过,飞。色彩的搭配,状态的临摹,景物中的动静结合,跃然纸上的是田园的清新,宁静,安逸恬淡,一尘不染……
前两句也只是朴实的描绘所见所闻,其味道有点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说只是一组熟悉景物的堆砌,但是内在的联系,使得整个意境,豁然眼前,这又让上想起一句:诗中有画。这在诗歌中叫“白描”手法。
指名学生回答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
通过看注释逐词理解,然后连词成句,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
三、想像意境,体会感悟
1、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3、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的意境。
学生朗读背诵。
由意及境,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乡村与众不同的生活美。
四、作业设计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开阔视眼,树立大语文意识。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 黄
杏子 肥
麦子 白 舒适
菜花 稀 娴静
篱落 无人
蜻蜓蛱蝶 飞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歌,我结合六年级的年段特点,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在教学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今后决定对这个环节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从而让学生经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
更多资讯查看:华宇考试网小学频道
热门关键词:
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作文 六年级语文试题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学习辅导
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试题 六年级数学课件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学习辅导
六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试题 六年级英语课件 六年级英语说课稿 六年级英语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