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2020小学1-6年级第二学期知识预习大全(汇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生字“遒、涸、芸、馈、忖、蒡、啁、啾、窠”和重点词语“遒劲、馈赠、芸芸众生、川流不息、寿终正寝”等。
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难点:
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家介绍:
张抗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却又敢于直面现实。她1950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9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1987)外,还有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
普里什文:(1873-1954),全名米哈伊夫o米哈伊洛维奇o普里什文。俄罗斯著名文学家,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与树木对话、闻草虫之音异能的者,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其作品中充满纯净的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代表性的大自然诗人与文人。
二、文本分析
结构分析: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4.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15、16、17段朗诵。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四、拓展延伸
1.想想还有哪些标识。
2.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标识?
3.面对城市中雷同的现象,我们如何去辨别?
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平时搜集到的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实例进行交流。
五、总结深化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学生倾听,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思想认识。
更多资讯查看:华宇考试网小学频道
热门关键词:
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作文 六年级语文试题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学习辅导
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试题 六年级数学课件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学习辅导
六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试题 六年级英语课件 六年级英语说课稿 六年级英语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