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书人结束说什么,古代讲故事被称为什么人

古代说书人结束说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结束时有一首结尾诗,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吊起听众的胃口,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借了王允七宝刀,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董卓却在镜子里看到曹操拔刀,问道:孟德何为?曹操急中生智说:近得宝刀一把,献予恩相,在这里处说书人一定会打住,曹操有没有可能脱险下回再说,
评书在古代是一个职业,不留伏笔,观众下回不来了。
真正说评书的在结尾都会留书扣,书扣按照情节而定是为了吸引观众继续收听,因为旧社会今天说完第二日没人来听可就挣不到钱了,故此,才用书扣这样的方法制造悬念,吸引观众马上听以求收入稳定。
书扣分为硬扣和软扣,硬扣是跟情节有关的,软扣跟情节无关。
例如单田芳在评书结尾说什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等等都是软扣。你所提的评书结束语是什么不可以而知,每部书每集都明显不同。
另外真正说评书的基本没有结尾说且听下回这样的话,这是没本事没艺术的表现,会被行家笑话。
古代说书人结束时说预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
古代讲故事被称为什么?
称为说书人
说书人在长久的历史中都被尊称为“说书先生”。现代说书人的收入主要来源自于用户付费购买和会员收听。说书的段子来源分四类:史书(《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神怪书(《封神演义》、《济公传》)公案书(施公案、包公案)、武侠书(《三侠五义》、《童林传》)。但基本上只要是小说,经过略微加工,完全就能够成书评说。
说书,大多数情况下在路边天桥下面,或者酒馆茶楼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