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七大音乐,二胡是由谁发明的作品

中国民族七大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又称名乐、国乐、华乐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及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自不同的音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不管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可分为七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宗教音乐、综合性乐种。
3
国民族音乐,又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自不同的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二胡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以此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夯实了基础。
二胡早时间是在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早发源自于我们国内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启动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也还是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现目前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能够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以此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夯实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补充 -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这当中主要的乐器是起源于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奇,比较受欢迎的胡琴。
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因为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胡琴又渐渐分化,产生配合秦腔、豫剧需的板胡,京剧、汉剧需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的坠胡,广东粤剧需的高胡,潮剧需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故此二胡其实是这很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故此,说“二胡”早时间是在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早时间是在唐朝。
两个字的乐器像胡琴,琵琶基本都是外国传入的,像琴,阮,筝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但是,目前都成了中国的国乐不是吗?二胡早时间是在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早发源自于我们国内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目前韩国的奚琴就是了。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故此,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以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新型乐器
文正球和他的文琴
文琴简介
文琴是一种新型乐器,由文正球先生所发明。
发明人文正球
文正球先生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二十六代孙,从小酷爱二胡
艺术
,六岁即随其兄学拉二胡
,七岁时又得到中国著名二胡艺术大师甘伯林先生的指点。从少年到青年,他一直在学校和业余文艺团体中担任二胡演奏员及独奏演员。成年后,文正球先生成为医生,却仍醉心民族音乐艺术。20世纪90年代到马来西亚
后来,他担任了马来西亚专艺民族乐团董事,与乐团同仁一起,致力於华乐的发扬光大。 他发明了文琴。文琴特点
文琴将胡琴的材质、外形、功能、音色、演奏方法都作出了全新的改革,成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乐器。文琴这样的新型乐器融
二胡
、古筝
、三弦
、箜篌
等古典民族乐器
于一体是文正球先生的创新之举。 在上海世博会湖南馆
中可以看到文琴,还可以听见文琴演奏的美妙音乐
:身着古装的湘女,坐在桃树下演奏着一把文琴,传出悦耳的乐声。[1]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有关二胡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
这是早有关胡琴的文字记载,按照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当中磨擦而发音的叫奚琴。
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相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
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所绘的胡琴图与目前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斤。这是别人奉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