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2019小学语文语文问题探讨:《观潮》

时间:2019-10-12 14:09来源:华宇小学教育网考试资料 作者:小学四年级语文 点击: 小学教材课本
小学课程
下面是网整理的2019小学语文问题探讨:《观潮》,更多的内容请存眷网小学频道。

  《观潮》一文中写道:“夏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在解说中,有不少学生问我,像这种大潮泛泛会有吗?假如没有,为什么只有八月十八此日有,而且是有纪律的,这种纪律又是如何形成的?假如常有,为什么又只有八月十八此日为壮观?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找不到完整的谜底,望贵刊辅佐解答。

  湖北省钟祥市路市镇丰岭小学

  杜良成

  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纪律涨落举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外貌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月亮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故月亮的引潮力大于太阳的引潮力,大抵是10:4.5。当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流涨得更高。每月的夏历月朔、十五今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分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流普遍比平时高涨。出格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大的一次。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处所的秋潮更壮观,是与杭州湾的非凡地形分不开的。钱塘江入海的处所(即钱塘江口)叫杭州湾,哪里外宽内窄,呈喇叭形,出海处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20公里阁下,狭窄处海宁县盐官镇四周,只有3公里宽。潮流涌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仿佛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水的浸染,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绝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别积复杂、仿空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潮流向钱塘江口内涌去时,被拦门沙坎盖住了潮头,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澎湃汹涌、势如千军万马翻江倒海的天下奇观!

  我国自古以来,钱塘观潮之风流行,著名诗人对之吟咏不停。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都有观潮佳作。观潮盛之期,莫过于宋朝。当时观潮,夏历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为飞腾。苏东坡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相传这一天称“潮诞”,又是朝廷校阅海军的日子。因此这一天倾城观潮,士女云集,江岸搭彩棚看台,十余里间,人山人海,地无寸隙。先是海军操演,战船在江上趋浪腾空,表演各类地势变革,而且鸣放烟炮。比及炮息烟散,战船埋没得无影无踪,然后有数百名凫水健儿跃入水中,迎潮而上,有的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没于波峰浪谷之中,面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显出了“弄潮儿”的英雄本色。

  由此看来,夏历八月十八日定为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除了上面讲的自然、地理原因之外,尚有它的汗青的担任性,反应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秘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