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早论述教育的文献,师说和劝学的中心论点

时间:2022-12-01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四年级下册语文
早论述教育的文献

早论述教育的文献?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早的针对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概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全文可分为20节,1229个字,内容丰富,见解深入透彻,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目标、学校制度、视导制度、教学原则方式,还有教师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阐述。

篇中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强调知识教育有化民成俗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道德知识、礼仪、文学艺术和生活知识的教育。

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掌握并熟悉和熟知所传授的知识和教育的大多数情况下方式,“然后可以为人师。”主张要教尽其材,要用“善喻”、“博喻”的方式来教学。针对受教育者则要求“亲师”、“择师”。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要“善学”、“善问”。后提出“师道尊严”的思想。

师说与劝学的核心内容?

《师说》是一条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有择师原则的论说文。

作者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地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也向读者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的不良风俗。文末以孔子的言行作证,表达了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也不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了。

《师说》中讲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见,师与道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既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我猜想,韩愈是秉持并发扬了儒家思想中“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相长”出自于《礼记》。“学然后知不够,教然后知困,知不够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说,唯有在学习后面,才可以清楚自己知识的不够;在教授以后,才可以发现自己学问的局限。清楚不够后才可以促使自己加强学习。教而学而得益,学因教而进步。教能激励学,学也可以促进教,这个问题就叫做“教学相长”。《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道是师的灵魂,也是载道的工具。话锋一转,我们不妨试试与《劝学》相连接起来看看。

在我看来,《劝学》和《师说》不管是在结构还是语言上大抵是不一样的。

先从文字结构来说,《师说》结构严谨,雄辩有力。对比法和列证法地运用使文章极具有说服力;而《劝学》中语言就比较简练了-形象地说明了学习与个人品性当中的关系。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以青与蓝,水与冰的关系来论证,随后举出了哪些简单的例子说明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荀子曾举出,一个人在平地上挥手,远处的人看不见,然而,当他站在高山上挥手,既然如此那,远处的人看不见,人的手臂并没有出现变化,为什么可见的范围却出现了变化?因为从平地到高山,这座高山就像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高点。

既然如此那,在师生当中,《师说》中就有提出教师和学生“相互为师”的观念。一个方面主张以教师为主要,以道业为基准,觉得“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古之学者必有师”,另外一个方面又觉得“弟子没有必要不如师,师没有必要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观念。意思是说,学生未必不如老师,老师也未必比学生高明,只不过在懂得道理上有先后,学术业务等各有专长。弟子假设有专长,也可作为老师,老师可以向有专长的弟子学习,老师可以与学生当中相互学习,这并非什么“位卑足羞”的事。教学相长是理所需要的。

针对这个问题,《师说》强调了“人无常师”,“不耻相师”的道理。要求大家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了师生当中相互为师,相互学习的观念。这里不仅仅包含了“能者为师,授业也,解惑也”,又有着“教学相长”的含义。从侧面,也不难看出“教学相长”内在所蕴含的意义,它也提出了“师生平等”这一重要观念。师生当中相互促进教学热情,也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更反映了我们国内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再来说说《劝学》,文中将环境与人的品性联系到一起,这也是古来不少人对学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环境可以改变,影响到个人。文中分别从好的环境和坏的环境进行比喻论证,马上向读者论述了学习方式;“要用心一也”。文内有这样一句:“骐骥一跃,不可以十步”,就是说不论你有多么聪慧,天资如何如何,假设学习不专一,还是没不一样人通过后天努力的成就好。文章从多方面切入学习,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人出现的影响。

而《师说》提出了《劝学》中的不够。

《劝学》文中后面的比喻放到现在似乎依然不会显得“正当恰好”。( 这仅仅只是我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罢了。)比如“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而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怎么可以说明蚯蚓“用心”?又应该如何能说明螃蟹很“浮躁”?从自然科学和生物概论来说这不过是蚯蚓和螃蟹的本性,它们在自然界中本就是这样的,不可以说蚯蚓用心,而是它没有选择,它就是这样活着的;螃蟹到了繁衍时,就是要到蛇鳝之穴,这是自然的法则,不是因为它有思想。

《劝学》大意上是告诫我们要学习“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矣”,学习会使人更进步,本性也更善良,但好的是结合着《师说》。《劝学》主要讲仔细学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师说》主要讲“不耻相师”。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

    四年级下册语文热门资讯

  • 早论述教育的文献,师说和劝学的中心论点

    早论述教育的文献?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早的针对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概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全文可分为20节,1229个字,内容丰富,见解深入透彻,...

    2022-12-01

  • 赞美老师认真负责句子要快,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和成语有哪

    赞美老师仔细负责句子,要快? 赞美老师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2022-12-01

  • 吃完驴肉的感受作文600字,2021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

    吃完驴肉的感受作文600字? 吃驴肉 各位考生吃过驴肉吗?没吃过吧!各位考生去过栾城县吗?没去过吧!假设你们到了那里,不管是旅游还是办公都要去尝一尝哪里有名的驴肉,味儿可美着呢!那里的人民吃驴肉还吃出一句话来:...

    2022-12-01

  • 镇的音序和部首有什么区别,镇定的近义词是什么

    镇的音序和部首有哪些区别? 音序和部首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使用多的地方是查字典,也是语文考试中容易产生的考点之一。“镇”的音节为:“zhèn”,音序其实就是常说的这个音节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的大写,为:“...

    2022-12-01

  • 下棋句子,形容两人下棋的句子有哪些

    下棋句子? 一辈子不出马,到老是个卒 比喻不投身社会干一番事业,就难成大器。 2、下棋不语,落子不悔。 落子:下一着棋。指下棋时不要多说话,走了的棋就不可以反悔。 3、观棋不语真君子。 真正的君子看下棋是不说话的...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