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曹刿论战中的论是什么意思,曹刿论战的论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12-11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四年级下册语文
曹刿论战中的论是什么意思

曹刿论战中的论是什么意思?

做结论,曹刿论战中的论是谈论的意思,曹刿论战是左传一篇描写军事场景的历史散文。曹刿是鲁国的一个下层的贵族,当鲁国受到了齐国的进攻时,曹刿及时的指挥鲁军以劣势的兵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盈,我竭故克之的方法攻克了其军。

1.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2.论启动进攻的时候机.-“彼竭我盈”之时

3.论启动追击的时候机.-“辙乱旗靡”之时 这当中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是“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的论?

曹刿论战当中论的意思是总结。

曹刿论战中“夫大国,难测也”的“夫”怎么读?

曹刿论战中“夫大国,难测也”的“夫”的读音:【fú】。

“夫”的意思是:文言发语词。如【夫天地者】。

战于长勺的于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作者是春秋时期左丘明。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这一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于-释义:在。

此句意思就是: 战斗在长勺。

长勺: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莱芜除了有“长勺之战”遗址外。

出自 先秦 · 左丘明《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发布命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后面。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

一、文学常识

本篇文章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按照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词

1、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 间:古义:参加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多7、 虽:古义:就算 今义:虽然

8、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10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12、师 (古义:军师 今义:师长)

四、一词多义

1、师:(1)遂逐齐师 (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属:(1)忠之属也 (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故:故克之(因为这个原因,故此,) 公问其故(缘故,因素)

4、信 必以信 (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 (信用)

5、何 何以战 (什么) 又何间焉 (为什么,何必)

6、以 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 (把) 必以情 (按照)

7、之 肉食者谋之 (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 (他,指曹刿) 小大之狱 (的)

公将鼓之 (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 故克之 (他们,指齐师)

忠之属也 ( 这) 故逐之 (他们,指齐师)

8、其 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 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 下视其辙 (他们,指齐师)

五、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

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因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篇文章中产生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因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觉得“可以一战”的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候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候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 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加”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详细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重要因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因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形象分析

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可以的人。  这表目前两个方面:

(1)他很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觉得,“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擅长于选择有利的时候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严,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此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2、鲁庄公形象分析

《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缺点:(1)平庸无能,表目前“鄙”和无“远谋”。

(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

优点:(1)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

(2)擅长于纳谏。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3)礼贤下士。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

(4)尽职尽责。平日间具体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受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6)不耻下问,仔细求实。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基本上,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3、本篇文章的两条线索

《曹刿论战》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考-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4、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因素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因素有三: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二.是擅长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候机-彼竭我盈;

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论战的主要内容:

  (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自己独立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觉得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没有有针对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可以察,必能情”时,曹刿觉得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

 (2)选择合适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注重调查实质上情况,知已知彼,获取全胜。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一样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6、文章什么内容详写,什么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具体安排?

文章详写曹刿有关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控掌握还有战后论述取胜的因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以此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可以,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主要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7、贯穿全文的一个词是什么? “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

8、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拥有什么?

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七、中考例题剖析解读

1、曹刿觉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目前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目前哪里?用自己,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期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觉得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篇文章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这当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了解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可以。

3、曹刿的“远谋”反映在什么地方?用自己,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觉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擅长于把控掌握进攻和追击的时候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讨论一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因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可以?

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擅长于把控掌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什么方面的才可以?

作战中擅长于把控掌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唯有尽心尽职才可以取信于民,唯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马上“请见”,去参加“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入透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明显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惑和不解,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1、按照上文相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 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叙述)。

例子: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就可以,可用现代文回答。)

1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经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大家不要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曹刿论战中的词类活用?

曹刿论战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大多数情况下“福”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大多数情况下“鼓”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鼓。

曹刿论战词类活用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字作动词)

福:福气,这个方向意为赐福,保佑。

译文:小小信用,不可以获取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

鼓:敲打的乐器,这个方向意为击鼓。

译文:鲁庄公将要发布命令击鼓进军。

3、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

乘:车马,这个方向意为乘战车。

译文: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4、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

下:下面,这个方向意为下车。

译文: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5、齐师败绩。(名词作动词)

败:失败,这个方向意为大败。

译文:齐军大败。

6、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名词作动词)

以:因为,因素,这个方向意为用,按照。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就算不可以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合理裁决。

7、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名词)

忠:忠心地,这个方向意为尽力做好分内之事。

译文:这才是尽了本职以内的事情。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

    四年级下册语文热门资讯

  • 曹刿论战中的论是什么意思,曹刿论战的论是什么意思

    曹刿论战中的论是什么意思? 做结论,曹刿论战中的论是谈论的意思,曹刿论战是左传一篇描写军事场景的历史散文。曹刿是鲁国的一个下层的贵族,当鲁国受到了齐国的进攻时,曹刿及时的指挥鲁军以劣势的兵力一鼓作气,再而...

    2022-12-11

  •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文学体裁,回延安的题材是什么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文学体裁?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通过回忆母亲的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聪明能干,深明大义 ,热爱劳动,...

    2022-12-11

  • 夜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形容夜晚大街上的成语:灯火通明,灯光

    夜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夜不闭户户:门。夜里睡觉不需要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夜长梦多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出现不利的变化。 夜静更阑阑:尽。无声无息的深夜。 夜静更深无声无息的深夜。 夜阑人静夜阑...

    2022-12-10

  • 高分求关于512大地震的国旗下演讲(有要,国旗下讲话512大地震

    高分求有关512大地震的国旗下演讲(有要求)? 老师们,考生们,家长朋友们, 各位考生好! 周而复始,日月轮回。今天是5月26日,第十四周的星期一,崭新的一周又启动了,站在这庄严的国旗下,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习科学,...

    2022-12-10

  • 参查部首是什么,参的音序是什么

    参查部首是什么? : 参部首: 厶 参 [拼音] [cān,shēn,cēn,sān] [释义] [cān]:1.加入在内:~加。 ~与。 ~政。 ~赛。 ~议。 2.相间,夹杂:~杂。 ~半 参的音序是? 参是多音字。故此,对应多个音序。 第一种读音一声的can,组词有参...

    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