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四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区别

清诗四大流派?
四大诗派分别是: 性灵派(袁枚为代表) 格调派(沈德潜为代表) 神韵派(王士祯为代表) 肌理派(翁方纲为代表)。
性灵派:主张作诗应直抒胸臆,表现性灵,辞贵自然,强调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束缚诗歌创作,对拟古倾向和这里说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示不满,批评了当时诗坛流行的“格调说”和“肌理说”。
格调派: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原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神韵派:鼓吹“妙悟”、“兴趣”的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并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高境界。
肌理派: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偏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
四大诗派分别是:
性灵派(袁枚为代表)
格调派(沈德潜为代表)
神韵派(王士祯为代表)
肌理派(翁方纲为代表)
清代诗词流派是以地域命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文学流派,这当中有一类就是以地域命名的。诗文方面:北宋后期有,元至明初有江西诗派、浙东诗派、睦州诗派、越诗派、吴诗派、闽诗派、岭南诗派、河朔诗派等派系。
1. 江西诗派 拼音:Jiāng xī Shī pài
讲解:江西诗派是宋代以黄庭坚为中心而形成的,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师承前人之辞或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诗作风格迥异,讲求“活法”,自成一体是宋代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2. 浙东诗派 拼音:zhè dōng Shī pài
讲解:“浙东诗派”的提法,首见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上面说的朱彝尊的说法虽误,但‘浙东’‘诗派’云云,确有一定按照,因略加引申和归纳,称之为浙东诗派。幼承家学,喜读书,介特自守,受《易》《诗》《书》《春秋》于李直方,精研四十年,恍然有得。隐居圁谷,读书种药,专意著述。
3. 睦州诗派 拼音: mù zhōu Shī pài
讲解:南宋《睦州诗派》一书收入中、晚唐睦州籍诗人方干、李频、喻凫、翁洮、施肩吾、章八元、徐凝、周朴、喻坦之、皇甫湜等10人的诗作。明代大学者宋濂在为诗人徐舫写墓志铭时这样写道:“先是睦多诗人,唐有皇甫湜、方干、徐凝、李频、施肩吾,宋有高师鲁、滕之秀。世号睦州诗派。
4. 越诗派 拼音:yuè Shī pài
讲解:明初浙江诗派。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刘基(字伯温)外,尚有胡仲申、苏平仲、宋景濂、王子充还有方希古、张孟兼、唐处敬等。越派诗人所写不满新朝、同情民生的诗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各人诗风依然不会完全一样,而以刘基为突出;其诗古朴雄放,在明初影响仅仅略低于高启。
5. 吴诗派 拼音:wú Shī pài
讲解:明初吴中诗派。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国初吴诗派昉高季迪。”。“吴诗派”作品内容虽不丰富,格调也不高,但取法广泛、不拘一家,又崇尚风骨,在明初诸诗派中影响很大。主要作家是“吴中四杰”和“北郭十友”。
6. 闽诗派 拼音:mǐn Shī pài
讲解: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国初……闽诗派昉林子羽”。闽诗派极力崇盛唐,主格调,开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之先河。主要诗人为“闽中十才子”及“崇安二蓝”。
7. 岭南诗派 拼音:lǐng nán Shī pài
讲解:岭南早的诗人是杨孚,他所著的《南裔异物赞》是用四言诗写成的。杨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诗经》风韵,比兴言志已相当圆熟。如《鹧鸪》诗云:“鸟象雌鸡,自鸣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汉诗大多是四言诗,杨孚的创作也接受了这样的形式。南朝梁、陈时期,曲江侯安都、“岭南奇才”刘删等也以能诗著称。
8. 河朔诗派 拼音:hé shuò Shī pài
讲解:河朔诗派河朔诗派是清初北方著名的诗歌流派,这当中遗民诗人占据了中心地位。早提出河朔诗派名称的是王士祯。这当中遗民诗人占据了中心地位。他们的领袖作家是申涵光,成员涵盖殷岳、张盖、刘逢源、赵湛王体健(清有)等人。诗歌风格悲壮、沉雄、清刚
标准答案是:
四大诗派分别是:
性灵派(袁枚为代表)
格调派(沈德潜为代表)
神韵派(王士祯为代表)
肌理派(翁方纲为代表)
阳羡派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特别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打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故此,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觉得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高标准。这样的观点其实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不少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自己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 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觉得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一样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常州派
1.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样的差异的表现。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的视角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超级难从根源处上达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也还是比较狭窄。
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此,被称为“桐城派”。
2.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标,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详细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g
3.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奉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促使其更详细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各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4.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唐宋派
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童心说:李贽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清词的流派有四:1、纳兰性德派。
代表人物纳兰性德。
2、阳羡派。
代表人物陈维崧。
3、浙西派。
代表人物朱彝尊,宗姜夔,张炎。
4、常州派。
代表人物张惠言。
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代表作家: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张 祥 、陈亮。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
代表作品:
豪放派:
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了解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辛弃疾《永遇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婉约派: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持续性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煜(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扩展资料: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松离属于哪一个文学流派?
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 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