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一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故此,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起源二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起源三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成边姓的满族老姓涵盖: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还有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起源四源自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起源五源自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起源六源自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济氏,源自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源自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各位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
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一、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故此,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二、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三、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成边姓的满族老姓涵盖: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还有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四、源自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五、源自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六、源自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济氏,源自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七、源自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得姓始祖:
边伯、公子城(子边)、孛尔只斤·忽哥赤。 子边,中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此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五万八千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边姓在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边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时,有一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故此,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古人传说。还有一支边姓起源自于春秋时期。那时有一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边姓源起于春秋宋国都城河南商丘,得姓后很长不短的一个时期繁衍于该地,直到宋亡。下历秦汉,渐渐散居今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靠近古宋国的地域。
西汉时,边姓名人有与朱买臣、王朝合称三长史之一的边通;东汉时边姓名人渐多,有任京兆尹的边凤,九江太守边让,尚书令边韶,此三人都是陈留郡人,表达至少在东汉时边姓陈留郡望已经形成。另有《董卓传》中提到的金城人边章等,表达边姓已经在甘肃落籍,金城郡望初具规模。
魏晋南北朝,边姓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兴旺,并有移居与之相邻的陇西郡者。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陇西郡自然环境优越,又加远离动荡不安的中原地区,故边姓后来在陇西郡形成大族。此际至隋,中原一带战乱不宁,烽警四起,又加瘟疫肆孽,旱涝天灾,百姓流离失所,不惜颠沛流离,徙奔江南,边姓经此动乱,渐散居今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
隋唐五代,边姓主流依然在北方繁衍,今山西、北京、天津均有边姓人的踪迹,河北、陕西、甘肃等地成为边姓人繁衍的中心。唐末五代时,边姓人活动之重心始向江南转移。北宋中期,边肃孙边因为仕宦的缘故,由应天府楚丘落籍于吴。
南宋至元,边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愈广,今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份均有边姓人入迁。而北方的内蒙亦有晋陕甘之边姓入迁。
明初,山西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历有清一代,边姓渐渐散居于西南、东北和台湾省等地。
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 )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南开封地区。
金城:汉元始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基本上等同于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青海湖以东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县西北)。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边姓是出现在->《百家姓》中的姓氏,属地为陇西郡(秦朝),目前甘肃。 边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13位,人口有点多。目前浙江、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山东、江西、河北较为常见。
姓氏起源
1、 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 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 出自子姓。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 ,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边这个姓只是表示某一人群的姓氏。
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故此,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部首:辶,共有5笔画
经常会用到释义
1.
名几何学上指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
例句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
名边缘(1)。
例词
海边村边
3.
名镶在或花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
例词
金边儿花边儿
4.
名边界;边境。
例词
边疆边防戍边
5.
名界限。
例词
一望无边边防边界边境
6.
名靠近物体的地方。
例词
旁边身边手边
7.
名方面。
例词
一边倒这边
8.
名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
9.
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边”配合使用,表示不一样动作同时进行。
10.
名姓。
“边” 字共有 5 画,笔画顺序为: 横折钩、撇、点、横折折撇、捺
“边”,普通话读音为biān,早出现在商朝甲骨文时代。“边”的基本含义为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如边缘、边沿;引申含义为国家或地区交界处,如边疆、边界。
在平日使用中,“边”也常做名词,表示旁边,如左边。
边,音节bian,读音一声,半包围结构,部首:辶,笔顺:横折钩、撇、点、横析折撇、捺,共五画。[释义]1.旁边;物体的外沿部分。
2.物体的近旁。
3.方面。
4.交界处,界限。
5.镶或画在物体边沿部分的装饰。6.几何学上指形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
5笔。
笔画顺序为横折钩、撇、点、横折折撇、撇。这当中,走之旁“辶”为三笔,第二笔横折折撇算一笔,第三笔撇是独自一笔。
满族人的姓氏与属于哪一旗没有肯定关系。
八旗是清代的军政制度,类似今天的各大军区。在清代满族家家服兵役,因为这个原因满族家庭基本都是这八大军区的军属。一个家庭的旗属要由自家男子所在的部队归属哪一旗来定。与今天的军区制一样,八旗也是由很多部队组成,清初一个旗的再编人员大概3.5到4万当中,到清中期渐渐发展到8万以上。满族的姓氏有700多个,在数万人的部队里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姓,同一个姓也不可能只在一个部队中。就算某一家人在某一旗,也常常会被改变去另一旗工作。有的时候,就算哥哥是正黄旗,弟弟却有可能被编入正白旗。说白了,八旗的概念是部队编制,而姓氏反而家族的称号。沈阳也有两支满族边姓,并非一个家族。一家是满洲正黄、镶黄 旗边佳氏。另一家是汉军正红、镶黄旗的边氏。为了清楚您家属于什么旗,建议好先查家谱,或者到当地相关部门查询有关历史档案。“戎边”的读音[ róng biān ]
“戍边”的读音[ shù biān ]
没有“戎边”之说,唯有“戍边”。
“戎边”是错误的写法,正确写法是“戍边”,因“戊、戍、戌、戎”四个字字形相似,不少人会将它们乱用、错用。戍边意思是戍守边疆。
一、“戎”
基础释义
1.兵器;武器:兵~。
2.军事;军队:~马。~装。投笔从~。
3.我们国内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4.姓。
具体释义
〈名〉
1.(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同本义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礼记·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礼记·王制》。注:“军器也。”
伏戎于莽。-《易·同人》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又如:戎仗(兵器,军械);戎器(兵器);戎储(兵器储备);戎钺(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戎具(兵器)
3.兵车
元戎十乘。-《诗·小雅·六月》。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
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元戎(大战车);戎御(兵车的驾御者);戎轸(兵车);戎轩(兵车);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
4.军队
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以脩我戎。-《诗·大雅·常武》
又如:投笔从戎;戎士(将士;兵士);戎级(军职);戎帅(军队的统帅);戎重(军事重任);戎威(军威);戎柄(军权);戎门(军门);戎政(军政);戎戍(行伍,军队);戎略(军事谋略);戎寄(军事任务);戎兵(军服和兵器)
5.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又如:戎舰(战船);戎烬(遭受战火的破坏);戎缮(备考与修缮宫室之事);戎场(战场);戎戒(战备);戎捷(战利品)
6.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们国内少数民族地区);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骑(戎族的军队);戎羯(戎和羯);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名族的蔑称)
7.兵士
必有女戎。-《国语·晋语》
又如:戎卫(禁卫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权);戎经(兵书);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书);戎号(武官品级);戎禁(禁卫)
8.敌寇
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王国维《观堂集林》
9.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曹县东南
公会戎于 潜。-《春秋》
10.姓
〈动〉
1.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
又如:戎心(征伐的用意);戎首(攻伐的谋主)
2.拔除
戎,拔也。-《方言》
3.假借为“从”。相助
〈形〉
1.假借为“崇”。大
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
〈代〉
1.表示第二人称,基本上等同于“你”、“你们”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二、“戍”
基础释义
1.(军队)防守:卫~。~边。
2.姓。
具体释义
〈动〉
1.(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2.同本义
戍,守边也。-《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
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戍人(古代守边军士的通称);戍守(守卫);戍客(离开家乡戍守边境的人);戍逻(守边巡逻);戍役(戍边的军士);戍将(戍守边境的将领)
3.驻守
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又如:戍鼓(驻边军士所击的鼓声);戍主(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戍堡(边防驻军的营垒、城堡);戍御(防守御敌)
〈名〉
1.守边的士兵
乃归诸侯之戍。-《左传·定公元年》
又如:戍傜(兵役及劳役);戍屋(戍卒屋舍);戍妇(戍卒的妻子);戍歌(戍卒唱的歌)
2.守边之事
如:戍漕军需用品之运输。特指水运。又指边防区域的营垒、城堡。
其谢尚、 王愆期等,悉令还据本戍。-《晋书·庾亮传》。又如:戍堡
戍边
shù biān
戎边,读音:róng biān
边和戍边的读音是róng biānhéshù biān。
戎[róng]汉字
戎(拼音:róng)是汉语经常会用到字,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相关的事情。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戎边的读音是:róng biān
戍边的读音是: shù biān
以上就是本文边字姓的由来,边姓氏发源地哪里的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6011507883.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拼音读写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pinyinduxie/)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边字姓的由来,边姓氏发源地哪里的和拼音读写的相关信息。
边字姓的由来? 起源一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故此,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起源二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
2023-06-01
“与”的笔顺怎么写? “与” 字共有 3 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折折钩 、横 1、与组词有:与其、给与、与世长辞、与日俱增、患难与共、荣辱与共、与众不一样、与世隔绝、咸与维新、施与、与闻、与时俱进、与会、与人为善...
2023-06-01
沟、壑、峁、墚读音? 壑、峁、墚读音是gōu hè mǎo liáng。 壑[hè]汉语汉字 读音:hè。汉字部件分解: 卜冖一八人口又土,坑谷,深沟:沟~。丘~。千沟万~。以邻为~(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欲~难填。 康熙字典【丑集中】...
2023-06-01
了和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了和字的笔画顺序是从上到下写 出字了笔画顺序怎么写? 出 笔画数:5; 部首:凵; 笔顺编号:52252 笔顺:折竖竖折竖 笔顺说明:提为横,点为捺,竖勾为竖,横折或竖提都为折。 我字的笔画顺序?...
2023-06-01
一个金字旁一个岸念什么? 錌,,,,,,,,还是念岸 七哀诗悟彼下泉人典故?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意思是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