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一去二三里三村四

时间:2023-06-28 11:11来源:华宇考试网收集整理作者:二年级数学应用题
资料下载
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

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三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个儿童在玩耍,还有不少鲜花已经在绽放。

  【理解】:这句话是邵雍所作古诗《山村咏怀》的误写,正确的写法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邵雍(1023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具体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奇,比较受欢迎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具体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标十个汉字根据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不自觉的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山村咏怀

邵雍 (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一去二三里三村四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6281691708.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xiaoxueernian/shuxueyyt/)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一去二三里三村四和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相关信息。

    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热门资讯

  • 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一去二三

    儿童六七个是出自哪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三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个儿童在玩耍,还有不少鲜花已经在绽放。 【理解】:这句话是邵雍所...

    2023-06-28

  • 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到底怎么样,朝阳实验小学和朝阳外

    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究竟怎么样? 我是朝外的毕业生,在那里读了6年,目前大学都快学成毕业后。朝外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学校,管理严格,校风特别严谨。假设您的孩子自律性强,有毅力,好学肯上进,朝外绝对是个好...

    2023-06-27

  • 关于对玩游戏的看法议论文论据论证,关于游戏限制的议论文

    有关对玩游戏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议论文论据论证? 游戏是未成年人喜好的今天,更多的青少年对互联网游戏情有独钟。也正是互联网游戏是更多的未成年人走向了犯罪的边缘。我在《3.15晚会》上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统计,中国...

    2023-06-25

  • 小学点读笔哪款性价比高,小学用哪款点读笔好用

    小学点读笔哪款性价比高? 第一我自己用的是小达人点读笔,用了两年多了,压根没有返厂修过,也没有产生过任何问题,我买笔那会还不送笔套,故此,就一支光秃秃的笔。 因为自己使用感受很好,主要是它点读范围很广...

    2023-06-24

  • 小学的语文重音符号是什么,小学语文重音符号怎么标

    小学的语文重音符号是什么? 重音符号就是用来标识句子中需重读的符号。 表意重音(sence stress)是指讲话人在没有受个人情感影响或没有特意将句中的某一信息加以强调的情况下,对句中的全部实词一视作仁地加以强调。 从语法...

    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