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政院与谘议局是议会性质的机构,各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要求改革的人,多被选为议员。这个机构马上成为他们要求政治改革的讲坛。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请愿立宪的运动也越来越高涨起来,政治改革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故此,说资政院和谘议局在当时对提升民主主义觉语,促进革命运动是起一定作用的。
咨政与资政都与商议政事相关,要区分它们的异同,须从“咨”和“资”的字源说起。
《说文解字·口部》:“咨,谋事曰咨。从口,次声。”“咨”是形声字,“口”作形旁,表示其意义跟说话相关;“次”作声旁,表示其读音。“咨”本义指谋划事情。
《尚书·虞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指舜就国事与十二州长进行商讨。旧时把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当中的公文称为“咨文”,这当中“咨”就是谋划、咨询、磋商的意思。古时,“咨”有不一样的称呼。
《左传·襄公四年》:“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诹,咨难为谋。”“咨询”渐渐演变为复合词,成为询问事情、征求意见的统称。“咨政”即指组织人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
两个不一样处在于资和咨。资是资助,帮。咨是咨询。
清末监察制度改革中,富有开创性的就是根据西方的三/权/分/立观念建立了准议/会/监察制度。
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为资政院和每个省份咨议局的设立,虽然二者在清朝统治的后几年并没有能真正发挥议会监察的功能,而且,有清一代也没有建立真正的议会监察制度,但就实际上质来说是迈出了现代议会监察的第1个步骤。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清政府还对原有的都察院进行了改革,净化其职掌,促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监察机构。
此外设立各级检察厅,专司司法监察。这样,以议会监察、行政监察、司法监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监察制度雏形就产生了。
而这样的监察体制构成即便在清朝政府覆灭以后,也差不多被保持下来,并在新的条件下曲折地向前发展。因为这个原因,就现代性(本篇文章所称现代性是就当时来说,其实就是常说的当代视角中的近代性)这一点上说,清末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清末监察制度改革也存在着不彻底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性,但这毕竟是当时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有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导致的,这给我们留下后人的将是深入透彻的反思和珍贵的借鉴。
区别是提出建议的机构(人)性质不一样。咨政建议指民间研究机构对政府决策施政的建议,如北京大学的建议;资政建议则是政府的研究机构对政府的建议,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
1923年《辛丑条约》签署后,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宣布准备开展宪政。在这里背景下,1923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成立了具有省议会性质的咨议局,1923年又在北京成立了具有国家议会性质的资政院。
山东咨议局
清朝的后多年,除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外,立宪成为朝野大部分人的共识。1923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更被国人当成宪政国家战胜了专制国家,向日本、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学习实行宪政,成为清政府变法图强所追求的目标。1923年,清政府启动“预备立宪”,民间士绅参政的热情空前高涨。1923年,清政府发布命令在每个省份设立咨议局,但仅将咨议局作为咨询顾问机构。1923年,清政府为咨议局颁布的详细章程则扩大了咨议局的权力,咨议局其实成为了省议会,咨议局可以监督本省的行政、财政大事,但是,其议决的议案并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受到地方督抚的限制有点多。1923年全国除新疆省外相继设立了咨议局,一部分士绅借助咨议局积极参政。咨议局成立后,与地方督抚不时因权力问题出现冲突。
资政院
1923年和1923年,清政府又先后发布命令设立资政院和颁布有关章程。根据清政府的构想,资政院是议会的过度和准备机关,由王公大臣担任资政院的总裁(总裁有2位),高级官员担任副总裁(副总裁有2到4位),基本上等同于议会中的议长和副议长,议员共有200人,一半由官方指定,一半从每个省份咨议局议员中选出。资政院有权审议国家行政、财政、法律等大事,但资政院的决议同样没有强制管束力。1923年,资政院在北京成立。资政院成立后也经常与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出现矛盾。
尽管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人员数量很少,选民大部分都集中于地方士绅,但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让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产生了民意代表机构,在我们国内议会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同时,因为清政府自始至终未能赋予咨议局和资政院正式的立法权力,让清政府“立宪”的诚意受到立宪派士绅的怀疑,加上“皇族内阁”的产生,让立宪派士绅渐渐出现对清政府的离心力,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清末监察制度改革中,富有开创性的就是根据西方的三/权/分/立观念建立了准议/会/监察制度。
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为资政院和每个省份咨议局的设立,虽然二者在清朝统治的后几年并没有能真正发挥议会监察的功能,而且,有清一代也没有建立真正的议会监察制度,但就实际上质来说是迈出了现代议会监察的第1个步骤。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清政府还对原有的都察院进行了改革,净化其职掌,促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监察机构。
此外设立各级检察厅,专司司法监察。这样,以议会监察、行政监察、司法监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监察制度雏形就产生了。
而这样的监察体制构成即便在清朝政府覆灭以后,也差不多被保持下来,并在新的条件下曲折地向前发展。因为这个原因,就现代性(本篇文章所称现代性是就当时来说,其实就是常说的当代视角中的近代性)这一点上说,清末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清末监察制度改革也存在着不彻底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性,但这毕竟是当时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有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导致的,这给我们留下后人的将是深入透彻的反思和珍贵的借鉴。
内容:
1923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每个省份当年内成立谘议局。12月,16省谘议局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在1923年又3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0月,资政院在北京成立,亦要求1923年召开国会。清政府不可以已将预备立宪期9年改成5年。
1923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发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这当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已不言而明。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标,它一个方面激起了人民的激愤,同时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
《宪法重要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没有本质意义,并成为清朝政府预备立宪后走向破产的记录。
特点:
晚清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主要内容非常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当中、阶级当中的矛盾,导致了社会的非常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
以上就是本文清末时期的谘议院是什么性质的机构,资政和咨政的区别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6301714381.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考试时间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zhuanshengben/guangdong/kaoshishijian/)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清末时期的谘议院是什么性质的机构,资政和咨政的区别是什么和考试时间的相关信息。
清末时期的谘议院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因为资政院与谘议局是议会性质的机构,各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要求改革的人,多被选为议员。这个机构马上成为他们要求政治改革的讲坛。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请愿立宪...
2023-06-30
河南专升本比较容易的学校? 1、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建立于1956年,位于郑州市是河南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河南特色骨干大学之一。现在,学校虽然主要开展本科、研究生教育,但也开设有少数专科专业。学校现有...
2023-06-29
石墨烯和碳化硅的区别? 成分不一样,石墨里唯有碳,碳化硅里有碳和硅 工业硅和碳化硅的区别? 碳化硅一种人工合成原料,以Si02含量很多于97%的天然硅石(硅砂)与焦炭(或无烟煤)为基本原料,加入少量盐和木屑,用电阻炉在...
2023-06-29
本文主要针对中专毕业好久报考护师,2021年护师过了什么时候考主管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通过阅读本文内容可以对中专毕业好久报考护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下文仅可参考,希望本篇文...
2023-06-28
羸弱和孱弱的读音的区别? 读音区别在于“羸”和“孱”: 羸弱读音 léiruò, 孱弱读音chánruò。 “羸弱”即软弱无力。是形容词,主要指身体瘦弱。 “孱弱”意思是瘦小虚弱;懦弱。多指体质虚弱,性格软弱。 羸字只读 lei第二...
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