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化学考试大纲,必考内容部分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按照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主要内容涵盖: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式、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式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式。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原理还有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式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守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经常会用到计量
(1)熟记并正确表达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按照化合价正确表达化学式(分子式),或按照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式。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表达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按照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当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成绩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成绩、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式。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还有它们当中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并熟悉元素周期律的本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作为例子,掌握并熟悉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作为例子,掌握并熟悉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处理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出现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式。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可以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大多数情况下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还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式,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出现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式。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实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
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分理综临近考试前考点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功、能、动量定理、电磁感应、电路基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波的基本概念等。
化学: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计量等。
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基础、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人体生理和健康等。
除开这点还要有掌握并熟悉一部分实验操作技能和经常会用到的数学公式,比如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浓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等。在备考途中,要注重理解和记忆,多做习题或套卷和考试试题,加强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的掌握并熟悉和应用能力。
物理部分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未必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不短的一个时期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果不小心遇到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促使其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未必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未必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未必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未必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未必与速度方向一样,也未必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未必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相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相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不要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当中有摩擦。
21、合力未必大于分力,分力未必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小值未必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不能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各种分解方法。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不是说肯定受到向前的力,觉得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全部觉得惯性与运动状态相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相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可以克服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针对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重要在于正确地得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非重力增多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有关联的物体,这当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化学部分
1、误觉得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觉得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唯有一种结构。
3、误觉得碳原子数超越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觉得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出现二氧化碳,故不可以达到除杂目标,一定要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觉得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实际上是双键中唯有一个键满足上面说的条件。
6、误觉得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觉得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非常多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觉得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出现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可以出现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出现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觉得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情况。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觉得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觉得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觉得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很大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觉得卤代烃一定能出现消去反应。
14、误觉得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觉得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就可以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觉得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故此,由复分解规律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觉得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以在这当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故此,不可以达到目标。
18、误觉得唯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可以形成酯。酚类也可以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对比醇来说,酚成酯较困难,一般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觉得醇一定可出现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可以出现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觉得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觉得醇一定能出现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可以出现消去反应。
22、误觉得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觉得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觉得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可以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可以使石蕊变红。
25、误觉得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出现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觉得简式一样但分子结构不一样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子: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觉得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但分子结构不一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子: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且结构不一样,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觉得相对分子质量一样,组成元素也一样,分子结构不一样,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子:乙醇和甲酸。
29、误觉得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哪些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子: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觉得能出现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出现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出现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生物部分
1、能量在2个营养级使用电脑或手机在线上传递效率在百分之10—百分之20。
2、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还是能够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出现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相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大多数情况下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依然不会断增多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未必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首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取得胚胎干细胞的方式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以此取得胚胎干细胞,这个方向“某一时期”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后受体是辅酶二。
22、蔗糖不可以出入半透膜。
23、水的光解不用酶,光反应需酶,暗反应也需酶。
24、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可以做碳源。
26、稳定期产生芽胞,可以出现非常多的次级代谢产物。
27、青霉菌出现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28、一切感觉出现于大脑皮层。
29、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0、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32、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3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34、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5、神经调节:快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深度和广度都较大时间较长。
3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胰岛:胰岛分泌→降糖;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37、生态系统的成分涵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3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39、全部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出现的。
40、受精卵不单单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阶段。
针对我们理科生来说,高中毕业考试理综是很重要的部分,分值300分,占成绩的一半,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三科每一科都不好学,而且,丢分点还不少。
我们先说一下物理吧,物理在这三科里是属于难的科目,逻辑性也是顶级的,像是力学,动力学等等。
化学比较麻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多,但规律性很强,记住一个化学元素,其他类似的也就都可以记住,故此学习化学重在寻找规律。
而生物,在这三科里是属于依赖课本的,把考试教材吃透,生物的考试成绩自然就不会低。
我们清楚理综考试是化学,生物,物理,三门课的综合考试,针对化学就是一定要了解各个单质的状态,还有了解的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生物就是要学会细胞的组成,还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还有遗传问题,和生物链的形成,物理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就是牛顿定律。
新高中毕业考试理综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比如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浓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等。在备考途中,要注重理解和记忆,多做习题或套卷和考试试题,加强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的掌握并熟悉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陕西省2023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山西高考理综考试时间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7011717214.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大学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gaozhong/daxue/)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陕西省2023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山西高考理综考试时间和大学的相关信息。
陕西 年高中毕业考试理综考试大纲? 理综化学考试大纲,必考内容部分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按照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主要内容涵盖: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
2023-07-01
淄博高中高中毕业考试升学率排名? 淄博高中升学率,淄博市实验中学居淄博市高中人气排行榜榜单第一名。是省级示范高中。 山东淄博第六中学列第二, 山东淄博第一中学居第三, 沂源县第一中学列第四。 山东淄博第四中学...
2023-07-01
往年曲阜师范大学录取成绩分数线? 曲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济宁市是一所省属大学,也是一所公办师范类本科高校。 以河北、河南两省作为例子,曲阜师范大学往年年录取成绩分数线为: 1.河北 物理类普通本科批541分,低位次...
2023-07-01
无线电物理读完四年的研究生再就业方向? 无线电物理考研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职业方向不少,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容量高速通信、空间通信、显示、检测、医疗仪器、新型雷达、新材料开发、太阳能利用、半导体照明、...
2023-07-01
武汉一本升学率排名 排在榜单第一名的依然是省内“高中一哥”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一本上线率高达98.9%,据资料了解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共有809名学生参与这所调考,一本上线人员数量是800人,其实就是常...
2023-07-01